第(2/3)頁 伴隨著在蒸汽機的轟鳴聲中,發電機開始轉動了,置身于有些昏暗的隧道內,朱先海盯著眼前的電解糟,在過去的一個多月里,他根本就是一心一意的撲在這間秘密工廠里。 從設計發電機到設計生產所需要的各種設備,這間工廠,應該說車間所有的一切,都是他一手創建的,就連同工人也是由他親手培訓。 這間小型工廠生產的產品其實非常簡單——電解鋁。 鋁在自然界中并不是以自由狀態出現的,它最初是由德國化學家沃勒分離出來的,然后由著名的法國科學家圣-克萊爾·德維爾在1854年生產出了少量鋁。德維爾用昂貴的鈉法通過化學反應得到金屬鋁, 開始了商業產鋁的進程, 盡管如此因為生產工藝復雜,且成本極高,造成了鋁的產量極少。在這個時代“鋁”與那些名貴珠寶擺在一起,被稱為“德威爾的白銀”, 正因為“德威爾的白銀”昂貴且罕見,才有了皇帝帶貨——法國皇帝拿破侖三世為自己制造了一頂鋁王冠,以此來顯示自己的尊貴無比。不僅如此,在舉行宴會時,他使用的餐具也是鋁制的。 而這正是朱先海一心撲到這間工廠上的原因——為了開辟新財源。 “通過電解,鋁被分離出來沉淀在坩堝底部,同時釋放氧氣……” 與這個時代的跟隨德維爾的人們都試圖降低鈉的價格,以降低新電化學工藝的成本不同,朱先海直接選擇了電解法。 鋁的電解工藝直到1886年才由美國人霍爾和法國人埃魯特,在互不知曉的情況下各自發明出相同的專利,盡管這場專利官司在美國打了十五年。但是作為鋁電解工藝發明人的霍爾還是成了傳奇,他贏得了美國專利史上最大的一筆財富。 而現在,朱先海所需要的僅僅只是復制鋁的電解工藝,然后生產電解鋁而已。 然后呢? 當然是向國外出口鋁了,不,是出口“德威爾的白銀”。 這種白銀也就是只比黃金稍微便宜一點而已。 “工廠的生產需要持續運行,因為如果停止運行,槽內就會“凝固”,導致槽內的金屬無法使用,需要被清理和丟棄。所以在生產的時候,一天二十四小時,不間斷的生產……” 朱先海一邊解釋著生產工序,一邊親自指導著兩名主管如何操作設備。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