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不過,回頭一想羅宇洋既然是蘇學林的學生,那懂一些古玩相關的基礎知識,也并不讓人意外。 這時,郭少華靈機一動,說道:“羅專家,那你說,這瓷器工藝不行,那就是說這墓主人身份低賤嘍。” 楊樹平一聽,瞪了天修一眼。 這種問題可不是個鑒定專家能隨便得出結論的。 判斷古墓主人的所處年代,以及身份地位,這都是考古學家的事情。 到于鑒定專家,則只負責鑒定陪葬品的年代、材質,以及珍惜程度,還有就是有沒有放到博物館去展出的價值。 當然,有一些牛人既懂得鑒定老物件,本身又對考古有研究,那就另當別論了。 至于羅宇洋,這么年輕,就算對這些老物件有一些了解,但也多半是極為淺顯的知識。 再讓他去判斷墓主人的身份,那就太強人所難了。 羅宇洋畢竟是陳教授請來的人,楊樹平也不想鬧得太難看,剛要出言緩和下氣氛,卻聽到羅宇洋開口了。 “從這件瓷器來看……它肯定是沒有款的。” 說著,羅宇洋將瓷器拿起來,讓大家看了看底部,確實是空白的。 宋夢蕓覺得很驚奇,剛才她做記錄的時候,還真沒發現這個問題。 羅宇洋是如何一下子就發現的呢?不對,剛才他根本就沒有拿起來看過,是純靠猜的? 羅宇洋將瓷器放下,又圍著長桌,一件一件掃視著上面的賠葬品后,緩緩說:“在這張桌子上的賠葬品,雖然數量和種類很多,但都是一些尋常之物,并沒有過于珍貴的物件,可見,這算是薄葬。” “但是薄葬,并不等于說這墓主人是窮人,恰恰相反,他應該是一個富商,很可能是富賈天下的富商。” 郭少華冷笑著說:“什么意思?你不會是瞎猜的吧。” 宋夢蕓也覺得羅宇洋的邏輯有問題,既然是富商,為什么會選擇薄葬? 看來這個羅宇洋也不過如此,并不是一個思維慎密的人。 羅宇洋也不搭理郭少華,而是自顧自地說:“國內的諸多朝代中,漢、唐、宋、元、清的富貴人都實行的是厚葬,秦以前的物件與桌上的完全不同,所以只有一個朝代是薄葬,那就是明朝。” 楊樹平眉毛一挑:“你是說,這是明朝的墓穴?” 說實在的,楊樹平一直在忙著進行搶救性發掘工作,還真沒來得及仔細想過墓穴年代的問題。 不過按照楊樹平過往的經驗來看,這座古墓的確是明代墓的可能性比較大。 羅宇洋下了最終的結論:“確切的說,是明代初期,洪武時期的商人墓穴。” 宋夢蕓嚇了一跳,沒想到羅宇洋連具體的朝代時期都判斷出來了。 但是,這真是對的嗎? 郭少華第一個跳出來唱反調:“我就奇怪了,你是怎么知道這是商人墓,還是洪武時期的。” 羅宇洋淡淡地說:“很簡單,因為那件瓷器,這款瓷罐色胎體為青白之色,是青花瓷的器型特點。” 羅宇洋又指著瓷器表面,淡淡地說:“青花色澤偏于黑、暗,紋飾簡單一些,趨向于清淡,素凈,這是從元代繁滿風格的紋飾中改進而來的,正是明代洪武時期的青花瓷特點。” “至于為何說商人,那就更簡單了,這款瓷罐沒有落款,工藝又比較差,那就是民窖制品,說明墓主人家境富裕,但又不是官場中人。” “如果是在朝廷當官的,那肯定是用的帶落款的官窖精品青瓷了,所以洪武商人墓是最合理的解釋了。” 羅宇洋這一番話說得鏗鏘有力、擲地有聲,更重要的是有理有據,邏輯清晰。 其他人聽得是一楞一楞的,都給聽傻了。 如果是外行的話,也就只是覺得羅宇洋腔調不錯,至于是不是真的,那就不知道了。 但在場的人可都是內行,都是整天跟歷史物件呆在一起的考古工作者,當然知道羅宇洋說得一點錯都沒有。 不僅如此,在極短的時間內,只靠一雙眼睛掃一遍這里的陪葬品,就能得出這樣的結論,簡直就是專家中專家才能做到。 楊樹平這才知道,蘇學林蘇教授推薦過來的人,還真是有實力的,不是靠關系混日子的白癡。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