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此時的后臺休息室內,不知從何時開始已經變成了一片寂靜。 眾相聲演員一個個看著前頭實時轉播的電視機目瞪口呆,心中的震驚那更是不用多說。 大家之前的共識基本上已經將陳歡語和常元排除到了這次爭奪獎項的人員以外了。 畢竟之前的事情只要是個明眼人就能看明白,這次的相聲小品大賽說白雖然是為相聲界選擇新生代的人才。 但是這個相聲人才來自于哪里,來自于誰的徒弟那自然都是有講究的,馮宮的兩位徒弟的作品好,表演也好,這個一等獎的名額基本上便已經是十拿九穩了。 而姜坤看似好像并沒有幾位徒弟獲得好的名次。 但是其實在座的眾人來京都以后能有幾位沒來拜過姜坤的碼頭,南方的相聲演員還有地域性的問題。 而至于北方的相聲演員,基本上只要是好苗子都是和姜坤搭上了關系或者以前就是有關系的。 一個鐵路文工團的賈倫和李金祥,基本上已經是分給侯三文最后的一塊蛋糕了。 反正已經是風格和業務能力基本定性的演員了,即使再怎么給資源也不過是繼承罷了,也不會掀起什么樣子的浪花。 經過了兩次的比賽后,唯一一個堪稱變數的存在,也就是陳歡語和常元兩人人。 然而通過姜坤一個現打的補丁,兩場比賽的作品直接被封,總決賽的作品又得到了評審組充分的“重視”。 這樣的壓力下,這樣的大舞臺下,尤其更別說還是頭一次參賽了。 捫心自問別說是兩個二十出頭的小年輕,就是他們這些在圈子里邊摸爬滾打多年的老油條,都估計會想著棄賽躺平了。 這不僅僅是一個人的想法,包括和陳歡語常元關系不錯的賈倫、李金祥。 甚至作為評委的侯三文、石富寛等人其實雖然表面不說什么,然而心底里對于兩人都是充滿著愧疚。 自己說了一輩子相聲,驕傲了一輩子,最后想給后輩兒做個主都是一件難事,這何嘗不是一個諷刺呢。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