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英國擁有強大的海上力量,但它缺少大規模的陸軍。 大部分英國人都深信漢諾威就是套在英國脖子上的一個重擔,為了這個選帝侯國的利益大英帝國不斷地犧牲更大的利益。 然而,英國卻無法擺脫這個負擔,它必須承擔起保護漢諾威的職責。 由于必須憑借大陸盟友的陸軍力量才可以實現這個目標,英國就和奧地利及俄國締結了盟約。 幾十年來, 三國之間的聯盟一直維持著效力。 但隨著普魯士窮兵黷武的傾向日趨嚴重,喬治二世深感不安。 他擔心自己的外甥,也就是普魯士的腓特烈二世會在他人的慫恿下入侵漢諾威,畢竟在這之前腓特烈就已經入侵了歐洲中部,奧地利的西里西亞。 為了阻止普魯士來犯,英國就提議和俄國擬定新的協定,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查爾斯·漢伯里-威廉爵士前來圣彼得堡進行談判。 1755年9月,就在別斯杜捷夫終于在英俄協定上簽署了自己的名字,漢伯里-威廉爵士欣喜若狂。 可是,事情并沒那么簡單。 英國同俄國將要簽署新協定的消息讓腓特烈警覺了起來,腓特烈對俄國非常擔心。 一想到在面對特蕾莎時,俄國將有5.5萬人從北向南大軍壓境,腓特烈就感到膽戰心驚。 一旦他認為已經失效的協議重新生效,他擔心的前景就會成為現實。 實際上在同俄國進行磋商之前,為了保全漢諾威,英國曾經試圖直接同普魯士進行媾和。 腓特烈拒絕了英方的提議,然而現在他又反悔了,把意愿傳到英國, 兩國立即撇開了俄國, 進行單獨媾和。 1756年1月16日,大不列顛王國和普魯士相互作出了承諾,保證互不侵犯對方的領土,也不做任何有損于對方領土的舉動。 而且,一旦有任何人侵擾到“德意志平靜的現狀”——“德意志”這個術語內涵十分模糊,完全可以同時囊括漢諾威與普魯士,兩國就將聯手共同對付入侵者。 有可能對普魯士構成入侵的就是法國、俄國和奧地利。 這個協定在外交界引發了一場地震。 同普魯士的結盟讓英國失去了奧地利這個盟國,同時導致它同俄國新簽署的協定也失效了。 1756年2月,盎格魯-普魯士協定成功簽定的消息傳到凡爾賽,法國立即宣布結束同普魯士的結盟關系,這為法國掃清了同宿敵奧地利重歸于好的道路。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