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18、19世紀歐洲軍隊速度相對較快,就是因為雇傭兵退出了歷史舞臺。 傭兵時代的軍隊就是一群戰爭蝗蟲在前進,士兵在前進時還要帶上隨軍的妓女、洗衣婦、小孩,這些小孩有不少是私生子、小商小販。 三十年戰爭時期,一支只有480名士兵的步兵部隊就帶著74名傭人,3名隨軍小販,314名婦女和兒童,160匹馬。 他們還四處尋找民宅,尋找合適的“獵物”,每到一地就和當地民眾在物理上打成一片。 就連英國資產階級的革命武裝也是如此,英軍在蘇格蘭的行軍途中,部隊燒了許多村寨,殺了所有能發現的村民。 所有的雇傭軍頭目都給國王和皇帝們墊付了巨額資本,都渴望盡快回本,他們放縱士兵搶劫,行軍速度自然快不了。 18、19世紀的歐洲軍隊雖然廢除了雇傭軍制度,但士兵依舊是強行征召的,普魯士軍隊甚至把現在的羅蒙諾索夫都綁票到了自家軍隊里。 長官們維持軍紀全靠皮鞭,士兵是被打得麻木的戰爭機器,如果行軍速度過快或者在夜晚行軍,也很可能出現部隊散伙的情況,所以這時的軍隊行軍速度也不快。 所以就得出了個結論,20世紀的那支步兵軍隊是新型武裝,是扎根于民眾的武裝,它的作戰熱情平均速度,真不是舊軍隊可比的,即便是拿著同樣的武器,它也可以憑借速度上的優勢完爆各個對手。 彼得登基以來,在軍隊方面并沒有什么動作,只是在穩固感情和忠誠。 他知道自己能做的還很多,如果能把俄軍訓練的有那支軍隊四分之三強,彼得笑都能笑醒。 但他并不打算全靠士兵自己,除了嚴格的制度和軍紀、信念外,能加快行軍速度的,自然還有外力—— 德阿尼姆夫人。 錯了,是馬匹。 /68/68090/18311980.html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