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美國緊隨其后步步吞食英國的金融地盤,實力越來越強。 到最后蘇德開戰,英國的錢差不多花完了,金融市場幾乎被榨干,只剩下一個印度一個田賦供應者,但一旦對印度吸的太猛,印度大起義英國鎮不住就徹底完蛋。 這時德國在美國財團,法猶財團,美猶財團的喂養下成了一個大胖子,美國看到再不援助英國,德國這個美猶財團聯盟的養蠱就會假戲真做,把英俄在內的歐洲全吃掉了。 所以美國同時援助英蘇。 縱觀整個脈絡,三年耗死了英國財團,只剩下印度這個財廩,耗死英國后就開始對付德國,這屬于擦屁股的五年,蘇就是擦屁股的那張廁紙。 在這八年中,美國和美猶財團是大贏家,全世界都在為他打工。 戰后當然少不了戰利品的瓜分。 美國要把歐陸收入囊中,這種情況下蘇要吃東歐和英國仍然占有印度就是不能容忍的,因此美國開始借英國來扶立猶太國。 以色就是在這場戰爭中猶太財團的報酬之一,它的目的并不是為了那一兩萬平方公里的沙漠,而是蘇伊士運河。 控制蘇伊士運河,就鎖住了遠東和西歐之間商業往來的利益。 隨后美國引誘英蘇在土耳其希臘問題上對抗,進一步消耗英國,這之后,英國連靠印度東山再起的力氣都沒有了,因為它已經無力鎮壓印度起義。 結果“英國-地中海-印度”利益線瓦解,印度開始和蘇走近。 隨后為了協助美國財團打敗蘇,并獲得更大的獎勵,猶太財團一方面準備切斷“蘇-地中海-印度”連線,一方面配合美國對蘇發動石油金融戰,徹底打敗了莫斯科。 然后美國就把中東石油金融蛋糕切給了猶太財團吃…… 彼得甩著來自尼德蘭銀行的幾張匯票。 佛祖說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這匯票中也是一個你來我往,充滿著血腥和殺戮的世界。 他現在是彼得三世,俄國沙皇,本人的態度自然是站在俄國這一邊,遙遠以后的戰爭中俄國處處被打,他自然不準備讓這種事情發生。 不就是金融嗎? 現在金融中心在荷蘭,還沒到英法那一步,更沒到還沒建立的美國,他沒道理玩不過猶太人。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