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不是植物,能吃,誰吃誰知道。” 隨后看向別斯杜捷夫道: “你了解嗎?” 別斯杜捷夫搖頭道:“陛下,我不了解這個東西。” 看眾人的神情,顯然對馬鈴薯感到有些陌生。 彼得不由有些疑惑,按他的了解,意大利在1583年就引進了馬鈴薯,羅馬教廷的紅衣主教同年又把馬鈴薯從意大利引到比利時。 1588年傳入奧地利,1589年引入德國法蘭克福植物園,瑞士人又從奧地利引入塊莖并在1600年前后輸入法國, 由于種種原因, 直到18世紀末在法國才有較大的栽培面積。 馬鈴薯從蘇格蘭傳到挪威, 然后引種到瑞典和丹麥,18世紀中期馬鈴薯從德國傳入丹麥南部。 1765年,俄國發生饑荒,樞密院發布公告要在全國擴大種植面積,而且是從普魯士和愛爾蘭采購的種薯。 可現在眾人一副沒聽過的樣子…… 不對啊! 彼得大帝時期就引進了第一批土豆,難道他們不知道? 彼得一陣狐疑。 雖然因為種種原因沒有普及,直到19世紀中期沙皇才頒布命令: “農民必須大規模種土豆,土豆種得好的農民予以獎勵。” 自這以后,土豆才得以在俄羅斯安家落戶,并逐漸普及。 土豆高產,適合在土地貧瘠,夜間溫度低、干燥、日照時間短的環境中生長,收成比大麥和小麥都高,可以說適合俄國的大部分環境。 西伯利亞都能種。 而且俄國人種土豆根本不需要太多勞作,就是把小土豆放坑里,澆澆水就可以了。 簡而言之,土豆就是健康和令人高興的食物,可以做成面包,粥,淀粉和香粉,可以在俄國大量種植。 想不通不想了,彼得直接對沃倫佐夫吩咐道: “派人去意大利、比利時、奧地利、法國、蘇格蘭、普魯士這些國家,看一下他們的馬鈴薯種植的情況,另外,我們國家就有種薯你們不知道嗎?” “找到我們國家的馬鈴薯,再進行第一批試種,可以讓科學院的個別人參與進來。” “另外派人去南美選擇更多的薯種,建立完整的馬鈴薯育種體系。”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