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伊麗莎白坐下了,隨手拿起一本《偽君子》翻看著,嘴里道: “說吧,又這么早,又有什么事兒?” 彼得注意到了,是兩個又,但姨媽的表情沒有不耐煩,圣安德烈勛章點數也絲毫沒有變動。 呵~ 表達的意思是不耐煩,但他早已看穿姨媽的心肝脾肺腎,姨媽這是口不應心。 彼得沒有打直球,而是就姨媽手上的書和姨媽聊了起來。 偽君子嘛,他知道,莫里哀寫的。 莫里哀生在巴黎一個具有“王室侍從”身份的宮廷室內陳設商家庭,他的父親是掛毯商和宮廷室陳設商。 彼得對莫里哀最大的印象就是穿越前看到的他的畫像,一個字: 帥。 而莫里哀的名字在法語中的意思是長春藤,是莫里哀自己改的,他的原名叫做讓·巴蒂斯特·波克蘭。 他的父親原意是讓莫里哀繼承事業做一個商人,連王室侍從的身份都過繼給他了,可莫里哀別有想法。 他對商人沒興趣,喜歡歌劇。 從組織“光耀劇團”演出失敗負債被拘押,到后來到法拉西各省演出12年,到應邀到巴黎的盧浮宮為路易十四演出,莫里哀實現了自己的夢想。 路易十四開始下令把盧浮宮劇場撥給他的劇團,后來盧浮宮改建門廊,路易十四又把王宮劇場撥給了他。 是慧眼識英才的典范。 而莫里哀貫徹自己的思想,也創作出了一系列膾炙人口的作品: 《偽君子》、《唐璜》、《恨世者》、《慳吝人》等。 姨媽手里拿著的這本《偽君子》,是有些古怪的。 因為這里面的戲劇講述的是偽裝圣潔的教會騙子答丟夫混進富商奧爾恭家中,企圖勾引他的妻子,奪取他的家財,最后真相敗露,答丟夫鋃鐺入獄,奧爾恭幡然醒悟,一家人皆大歡喜的故事。 這個喜劇是莫里哀除了批判社會現實外,還蘊含了幾個元素。 反封建! 反宗教! 而俄國現在是什么,開明君主專制,哪怕是開明,那也是君主專制! 伊麗莎白見彼得饒有興趣地看著她手里的書,心中就有些無語。 彼得的德行她不知道嗎? 就算現在開始改變以往的惡習,但顯然也走不入文學的殿堂。 可隨后聊著聊著伊麗莎白不由有些發怔。 看姨媽有些意外的樣子,彼得笑道: “姨媽,在荷爾斯泰因有老師給我講過。”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