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反對他擔任宮廷重臣的職務純粹是覺得他不是那塊料,她都沒阻止自己動沃倫佐娃,說明昨天也只是因為沃倫佐娃是總務大臣的女兒,和那些宮廷侍女和女官是不同的。 更關鍵的是,在剛才,圣安德烈勛章點數沒有下降。 確定這點很重要,畢竟姨媽現在大權在握,彼得可不想得罪她。 既然已經確定了沒有隔閡,彼得就覺得,自己可以繼續浪了。 拉著沃倫佐娃的小手,彼得回頭看了一眼,見這丫頭目光迷離,似乎還沉浸在剛才的一幕中,要不是他拉著,只怕路都走不好。 彼得想到沃倫佐夫不借給自己農奴的事情,嘿嘿一笑。 這就是報應啊。 隨后彼得想到了新的法語老師羅蒙諾索夫,安德諾夫會說法語,但沒教過人,不適合繼續教他,而這個羅蒙諾索夫和安德諾夫不是一個重量級的。 羅蒙諾索夫全名米哈伊爾·瓦西里耶維奇·羅蒙諾索夫,是俄國百科全書式的科學家、語言學家、哲學家和詩人,就是他提出了“質量守恒定律”的雛形。 這個人可是被稱為俄國科學界的彼得大帝。 彼得回憶著腦海中的資料,在他的印象中,羅蒙諾索夫出生于阿爾漢格爾斯克省霍爾莫果爾附近的一個小村莊,家庭雖然富裕,但出身很一般,是個漁民家庭。 14歲的時候,羅蒙諾索夫以《斯拉夫語法》和《算術》開始了自己的啟蒙,后來因為繼母的打罵常常忍饑挨餓,19歲為了爭取好的求學條件,離家出走。 他來到莫斯科遭到貴族學校的拒絕后,冒充教會執事的兒子進入了斯拉夫-希臘-拉丁學院,學習很艱苦,因為他父親不滿他學這些東西而不繼承漁民家業,根本不給生活費,他只能依靠學校津貼,在半饑半飽的情況下學習。 僅用一年時間羅蒙諾索夫就掌握了拉丁文,并自修了希臘文,隨后用五年的時間完成八年課程被派到圣彼得堡科學院大學深造,半年后又被派到德國學習采礦和冶金。 一年后,他又進入馬爾堡大學學習物理和化學,在外學習的時間,精通了德語和法語,回國后在圣彼得堡科學院工作。 但在工作期間,羅蒙諾索夫為了抵制官僚和把持科學院的德籍院士的專橫,經常同他們爭吵,以致被以橫蠻無禮拘禁了七個月,直到他避開院長,直接上書姨媽,處境才有所改善。 而在十一年后,他在姨媽的提議下創辦莫斯科大學。 現在是1744年,按照彼得的了解,羅蒙諾索夫大概正在寫《修辭學》。 后世稱羅蒙諾索夫為“俄羅斯語言之父”,因為他純潔了俄羅斯語言、在使文學語言接近口語方面貢獻很大。 總之,這是一位牛逼的人物。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