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來自佛里爾大學的丹尼爾爵士不忘提醒凃夫,“你打算給這次實驗成果取一個怎樣的名字?” “《聲和光的實驗探索綱要》。” 凃夫面不改色的給出答案,希望托馬斯·揚的棺材板能壓得住。 這次光學實驗全程都是由凃夫自己構想和實驗,這份科研成果作為申請七校聯盟的籌碼,絕對是綽綽有余。 “沒有比這更好的名字。”老爵士稱贊道。 這小子給他們的驚喜實在太大了,或許一開始持著輕蔑、懷疑的態度,甚至對這個年紀的孩子能否提出這個問題感到懷疑。 但雙縫實驗的猜想和結果足以證明,這是個天賦異稟的物理學天才,他注定會被記載進史書。 目送著其他教授們的離去,老爵士丹尼爾才神秘一笑,招手叫來門外等候的助手,主動站在到了剛剛的實驗臺旁邊,站在白色幕布前面,并將雙縫紙板和光源同時抬起。 “現在,重新拍一張。” 他示意助手用相機來記錄這歷史性的一刻,然后微笑著向凃夫笑道,“我們為何不拍一張照片來留住歷史。” “好的,先生。” 盡管凃夫不明白爵士先生為何要這么干,卻還是站在他旁邊,在鏡頭里留下來一張黑灰色調交映的黑白照片。 照片上的老爵士散發滿意的笑容。 真理之窗被打破了? 沒關系。 在那篇還未面世的《聲和光的實驗探索綱要》沒有老爵士的名字。 也沒關系。 但隨著這張照片一同登上報紙后人們肯定聯想到。 噢, 原來這位年輕的學者正是會見了丹尼爾爵士后下靈光一現,才誕生了偉大的雙縫實驗。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