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這段話猶如古老的魔咒般,從太古時代響徹至今,讓世人難于平靜。
自古證道多磨難,無法行進,除了有大毅力與大智慧外,還要有無上大氣運,僅光有古經(jīng)是不行的。
例如,不朽的神朝,長存于世間的圣地,皆有古經(jīng),可是除卻開創(chuàng)者外,后世從未有人證道。
一條道路,像是無法走上兩遍一樣,前人成道,堵死后人,再無希望。
而太陰與太陽卻如此特別,有共修至圓滿就可證道的傳說,只要修成這兩部古經(jīng),就能得道。
其他古經(jīng),縱然修至大圓滿,也不見得能邁出祖先的那一步,只能是一個堪比準帝的存在而已。
太陰與太陽共濟,同行至圓滿,就可稱皇,如此驚人又怎能不另世人瘋狂?
可幾百萬載歲月至今,不知死了多少圣賢人杰,也未曾聽聞有誰真正成功了。
連唯一存活下來的太古大圣東方太一也是把自己練瘋了,白天為神,夜晚為魔。
可想而知,這條道路有多難走了,故而,太陽神教眾人聽到李望仙的打算時又怎能不變色?
“神子,這條路古來都沒人能走通,以你的資質(zhì)專修太陰或太陽都早晚能證道的,何必要冒險呢?”
姜伯臉色劇變,雖然早在李望仙執(zhí)意要前往天元城尋太陰真經(jīng)時就有所預(yù)感,但真到了這一步,姜伯還是不能接受他這般冒險。
“是啊,神子你有大帝之資,未來按部就班的修行,都注定成道,何必要走這般危險,前途未卜的道路呢?”
林老和陳老也是神色驚惶,對李望仙的決定充滿了震驚與不解。
“小望!”
連姜伯幾人都難于理解,更不用說李母了,她沒有長篇大論,只是憂心忡忡的望著李望仙不說話。
李望仙沉默,他有陰陽仙種,這條路對他來說危險性應(yīng)是要少很多了,在天元城的奇遇也讓他道行大進,更得到了太陰人皇對于陰極生陽的感悟和陰陽共濟的探索。
而且看過原著的他清楚,也只有走這條路才能獲得最強的戰(zhàn)力,才能有在兩百多年后的黑暗動亂中保全太陽神教的力量。
才能不讓太陽圣皇只剩下一張人皮還要出來護佑眾生,一張殘皮,一座塔獨對黑暗至尊,這是何等凄涼啊!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