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十七章 父子-《四合院之我是路人甲》


    第(1/3)頁

    京城的胡同大部分還是很寬敞的,最寬的胡同寬度都超過30米了。

    逛過八大胡同的人會發現,胡同里面不僅能進汽車,還有停車位呢,剩余的寬度還能讓汽車正常行駛。

    之所以胡同給人留下窄的印象,大概是源于一首《三尺巷》的詩吧。

    千里修書只為墻,

    讓他三尺又何妨?

    萬里長城今猶在,

    不見當年秦始皇。

    說的是某地兩家望族爭地,官大的那一家人不甘心丟面子,寫信給當大官的家人,被官員用詩勸誡,讓地三尺,官小的那家人深感慚愧,也讓地三尺,形成了一條供人行走的六尺巷。

    六尺有多寬呢?

    根據明清史書記載,一尺大約在31.1cm,六尺就是186.6cm,將近兩米,也不算窄了吧。

    問題是這個故事本事就有問題,隨便百度一下,就有七個版本,每個版本里面的大官都換一個人。

    這也太扯了吧,而且都是野史傳說,涉及這個故事的七個大官的正史都沒有記載。

    要是真有這事,怎么也不算丟面,不記載吧。

    而且這首詩質量也太油了點吧,根本不像是經歷過五關斬六將科舉、站在封建士大夫頂端上的人寫的,更像是天橋上的街頭說書藝人,寫的打油詩。

    嗯,跟民國魯省張大帥寫的詩也差不多啊,兩者不分伯仲,難分高低。

    真要是官員寫的詩,也不會明晃晃地諷刺皇帝的,哪怕這個皇帝是前朝的。

    最關鍵的是,江大軍與其相信封建士大夫的個人節操,更愿意相信他們為人處世的智商。

    官小的一家人,怎么就敢跟官大的那一家爭地呢,不知道官大一級壓死人嗎?

    而且爭地就爭地吧,就為了三尺地,兩家大打出手,這是看不起誰呢?

    不知道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嘛。

    怎么看都有點,乞丐說皇帝用金飯碗討飯一樣。

    ……

    炒豆胡同長四百多米,接近一里路,寬5米,當年整條胡同基本都是蒙古王爺僧王府的一部分。

    星轉斗移,滄海桑田,多年以后,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燕子猶在,可是王侯府邸卻變成了普通人住的民居。

    江大軍推著老江那輛中匈合作生產的自行車出門,去胡同糧店買糧,江敬堂在后面不遠處跟著。

    曾經江大軍也以為這個時代的中國很封閉,普通人很難接觸外國商品,來到這個時代,才發現是自己淺薄了。

    就說普通人能接觸的吧,市面上就有:阿爾巴尼亞跟曹縣的香煙、南美的古巴糖等,江敬堂的那輛匈牙利自行車也是這樣的情況。

    原本是中國從匈牙利進口一批摩托車,先進來的車架子,等摩托車發動機要進來的時候,趕上中蘇交惡,發動機就沒然后了。

    先前進口的零部件都成了廢品,這可不行,有人突發奇想把摩托車改裝成了自行車,推向市面。

    可惜,市場反饋平平,買的人寥寥無幾,有錢人看不上,沒錢的買不起。

    哪怕不用自行車票、降價也賣不動,后來,百貨公司把這些自行車發往外地才賣出去。

    實在是普通老百姓被那些外國商品坑的不要不要的,被坑怕了。

    別說現在,就是后世,這幾個國家也沒幾樣像樣的產品。

    就那阿爾巴尼亞跟曹縣產的香煙,還不如咱們自己的大生產呢,價格還死貴,粗制濫造的古巴糖在外地是好東西,在京城可不稀罕。

    也就老江圖便宜,買了一輛,比二八大杠自行車都大,除了維修時,沒有配件有些麻煩,別的地方也還好。

    自行車車把跟車座上,還套著趙秀英親手打的毛線外罩,這可是連老江家幾個孩子都沒的待遇。

    每次看到自行車上的毛線外套,江大軍都來氣。

    江大軍冬天用的手套是純棉的,兩個手套中間穿一根繩,用的時候,往脖子上一搭,兩手直接插在手套里。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洪湖市| 秀山| 凤台县| 松潘县| 东乡| 苗栗市| 喀喇| 勐海县| 长治县| 铜山县| 乌鲁木齐县| 来凤县| 韶山市| 溧水县| 朝阳区| 平顺县| 平顺县| 应用必备| 安丘市| 方山县| 铜陵市| 闵行区| 勐海县| 望城县| 南安市| 荥经县| 新和县| 璧山县| 武平县| 红安县| 崇阳县| 朔州市| 尼勒克县| 象州县| 建湖县| 西充县| 达州市| 福建省| 开鲁县| 宝鸡市| 南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