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第二天一早,楊逸坐在辦公室里翻看著報紙上的影評。 讓他意外的是,差評竟比他預想的少了很多! 也不知是哈維的公關起了效果? 或者是這些媒體前兩天都才剛吹捧過他,不好立刻再翻臉狂踩——畢竟他們的風向已經大變過一次,再變就顯得太兩面三刀了。 即便以米國媒體的臉皮厚度,也不好做得這么過…… 總之。 大部分的影評都還是挺客觀的。 “只能說,或許我不是該片的目標受眾吧?反正我個人是沒太明白該片想表達的意圖……但從點映時的觀眾反應來看,或許年輕人會很喜歡……” 不少知名影評人都是類似論調。 既不吹捧,也不過分貶低。 而且在表示自己看不懂的同時,不少影評人還專門挑優點稱贊了下! 而被稱贊最多的,無疑就是全片最出彩的女主角了。 尤其經過楊逸精心設計的那場哭戲,更是收獲無數好評: “相較于【活埋】里的驚鴻一瞥,姬娜·菲利普斯在本片的表現空間無疑大了很多,而她也沒有浪費機會……” “姬娜的表現,絕對是本片最出彩的部分!” “我得說:大家盡管走進影院去吧!就算看不懂本片主旨,但光是真摯動人的女主就足夠值回票價了!” “姬娜在片中那段傷心戲的處理,令我嘆為觀止!她的表演,并沒像很多同齡女演員那樣流于表面、或歇斯底里,而是處理得真摯又恰到好處!尤其她傷心時的神情,非常富有層次感,讓人不由得動容……” 嘿嘿! 楊逸滿意的笑了。 這段戲也是他本人最滿意的,現在看來,他的想法和眼光還是很受專業人士認可的嘛~ 接著楊逸又跟哈維、謝伊溝通了下。 謝伊覺得從點映效果來看,影片不需要再做任何調整,今晚就可以直接大規模公映了! 哈維也認為不需要調整。 但他卻打算先小規模上映,再慢慢擴大規模。 而且哈維給的理由還挺有說服力:普通影院什么年齡的觀眾都有,一下子放開,可能導致差評太多。而限定放映區域和規模,就能方便的篩選目標觀眾、控制口碑。 等初期好口碑形成后再完全放開,到時很多年齡大的觀眾即便覺得這片不合口味,但一看別人都給那么高的評價,他們也不好意思給差評。 甚至會自我懷疑,認為是不是自己老了?落伍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