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天黑之前,六個棺材就被做了出來。 ——雖然片中只需要一個棺材,但為了不讓片子顯得單調,拍攝時會經常切換拍攝角度。而每當切換拍攝方位時,就要換個相應方向沒擋板的棺材來拍。 畢竟若真是全密封的棺材,也就拍不到里面了…… 實際上,很多影片里的房屋也一樣。 看似是個完整的房間,其實有一面墻是完全不存在的,好安置攝影機、幕后工作人員等。若要切換拍攝角度,就也要搭建好幾個一模一樣、卻分別空著不同方向墻壁的房間…… 好在多做幾個棺材也增加不了多少花費。 但即便如此,半天下來,楊逸的預算就已花掉了將近一半! ——主要大頭都花在膠片上了。 一盤膠片能拍四分多鐘,按成片90分鐘來算,似乎只用二十多盤膠片就好,而每盤的價格也只要不到兩百美元。 這樣一算,膠片似乎也只要四千多美元?。? 但實際上帳可不是這么算的! 誰敢保證拍片時沒一點失誤?可能重拍一次,一整盤膠片就浪費了。若遇到演員狀態差,一個鏡頭反復重拍十幾次也不是不可能!更別提其他各種可能干擾拍攝的意外…… ——也難怪之前馬修被亞里克斯連累重拍十幾次后,就憤怒的直接將他趕走,并最終換楊逸頂上了。畢竟浪費的膠片錢都比楊逸的片酬還高了…… 盡管楊逸有原片做參考,可盡量不拍多余鏡頭。 也自信不會出現太多失誤。 但保險起見,他還是買了100多盤膠片回來。 就這都很緊湊了。按好萊塢通常標準,用掉的膠片至少是成片時長的十幾倍,甚至某些精益求精的大導演,用掉上百倍膠片也不稀奇! …… 大家幫忙干了這么多事,楊逸也要表示下,所以晚上他又忍著肉痛弄了個燒烤party,跟大家一起慶祝。 “大家今天都辛苦了……就讓我用這杯酒,表達對各位的謝意!” 楊逸還不到喝酒年齡,但現場也沒人在乎,紛紛起哄著跟他干了一大杯。 說來米國法律也真詭異——16歲就能開車,18歲能結婚、…但偏偏規定21歲才能喝酒! 當真是無話可說…… 眾人鬧騰到半夜后才盡興而散,然后楊逸跟他們約定明天傍晚再次集合,正式開拍!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