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一來,他現在全部身家才幾千美元,還是剛從馬修那賺的。夠干嘛? 二:技術條件也不成熟。 大統領今年才剛提出“信息高速公路”計劃,還要過幾年,便捷便宜的寬帶才能走入普通家庭。就現在那令人發指的撥號上網費用,很多互聯網公司就別想發展起來。 就像后世夏國的直播產業,為何2015年后才火起來?是之前沒人想到嗎?不,是之前寬帶還沒提速降價,根本沒那條件!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楊逸并不懂互聯網經營,甚至除了特效軟件外,他都不懂多少it技術。 而光有創意卻沒技術,還想成功?純屬白日做夢! 沒看后世有多少開創新行業的公司,最后卻都死在技術更好、更有錢的后輩模仿者手里了? 比如同樣是搜索巨頭,雅虎最初領先谷歌那么多,曾經谷歌求著雅虎收購,它都不屑一顧。但最后不還是被谷歌踩在了腳下? 楊逸可不認為,自己能比雅虎的天才創始人還懂互聯網。 所以即便他搶了谷歌的創意與名稱,憑借人家的能力、技術、背景(斯坦福和猶太財團),人家大不了改個名繞個彎,終究還是能超越過去! 因此還不如先在好萊塢賺自己的錢,等那些公司出現后,自己投錢搭個順風車就好…… 事實上,即便想搭順風車,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若沒有一定的人脈和背景,往硅谷投多少錢都會被吃的骨頭都不剩——別以為硅谷真是一群書呆子,里邊的人精可不比華爾街差多少! 思來想去…… 楊逸忽然更迫切想在好萊塢出名了! 背景由出身決定,這方面是他的短板,所以他將來想不被坑,最好的辦法就是成為好萊塢旗幟型的超級大明星! 這樣硅谷那些家伙想坑他的錢也要掂量下影響。 然后名氣又能轉化為人脈…… 當然這還不夠,所以在努力成為明星的同時,楊逸還要創辦自己的公司,招募足夠多的管理者。若有一個不弱于硅谷巨頭的精英團隊,就又能保險很多! “米勒?你怎么了?” “唔……抱歉,剛發了下呆。” 楊逸回過神來,趕忙繼續操作起電腦來。 剛剛想了一堆跟互聯網產業相關的東西,還真讓他想起一個網站來——米國在線aol! 這是一家門戶網站,比雅虎更早一輩的互聯網公司。 通過aol,楊逸總算找到了個叫“星際之家”的網站,這是個借助郵件系統搭建的粉絲論壇。 “米勒·楊是誰?為什么我找遍全網,都查不到他的信息?” “我也想知道!”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