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而且最重要的是李承乾的預(yù)料,一點都沒差。 …… 貞觀元年十二月。 突厥境內(nèi)天降大雪。 草原上的牛羊馬匹凍死凍傷無數(shù)。 這一下,許多牧民都暗自慶幸,幸虧自己把牛羊都賣了,否則自己的損失就大了。 可現(xiàn)在,和大唐做生意的官道已經(jīng)被封禁了,他們只能冒險跑到大唐邊境購買糧食以及過冬的棉衣。 結(jié)果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 此時大唐的物價已然漲到天價了。 他們之前一只羊最多的買了一百五十錢一只,一塊皮貨也賣了差不多五十錢。 可如今一斗米就已經(jīng)賣到一百錢了,之前的一只羊也只能購買十五斤米了。 而用于做棉衣的石棉也從之前的兩百錢飛速漲到了五百錢。 十五斤米,對于草原上那些家庭來說,吃不過兩日。 石棉是做棉衣的主要材料,他們之前把皮貨都賣了,如今要是不買石棉做棉衣,就只能等著被凍死了。 這一下,許多牧民都傻眼了,但卻也沒辦法,只能硬著頭皮去買。 之前大唐用一百五十錢去買突厥一百錢的溢價羊,用五十錢去買突厥的溢價皮貨。 現(xiàn)在突厥用一百錢去買大唐三十文的溢價米,用五百錢去買大唐的溢價石棉。 那些提早用錢還了糧食的牧民還好。 其他的那些牧民,沒錢去買大唐的棉衣,又沒了牛羊,又沒有糧食,只能干等著被餓死凍死。 這一年,絕對是突厥最倒霉的一年了。 …… 反觀大唐這邊,溢價收購的物資,都被李世民輾轉(zhuǎn)弄到了國內(nèi)銷售。 雖說沒有按照收購的價格溢價去賣,但卻也賺了錢。 除此之外利用石棉等物,還在牧民那邊賺了個盆滿缽滿。 這一下,本來瘦骨嶙峋的國庫,竟然日漸豐盈了起來。 不過,事情到這里還沒有結(jié)束。 大唐邊城的百姓現(xiàn)如今可還生活在水深火熱當(dāng)中呢。 羊他們買不起,糧食更買不起。 許多沒有存糧的百姓,也都饑寒交迫。 而這時,來自朝廷的曙光照亮了這片大地。 在李承乾的建議下,李世民頒布政令,以十錢一升的價格向邊城百姓售賣糧食。 挨家挨戶按照人頭數(shù),每人限購十斗。 至于這一百斤糧食,他們是拿去賣了賺錢還是怎樣,就沒人管了。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