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真如同那日松所料,陳鵬走后。 中醫門診連續幾天再也沒有來過一名患者。 中醫科又開始了無所事事的一天。 三人每人捧著一本中醫書籍在看,診室里安靜得都能清晰聽見墻上掛鐘指針走動的機械聲。 叩叩! 突來的敲門聲,三人一齊放下書,一齊望向門口。 黃素道:“進!” 只見胡斌丈夫攙扶著一名老人走進診室。 老人面色萎黃晦暗,瘦弱的身形卻頂著一個異常腫大的肚子,走起路來腳步輕浮蹣跚,像極了非洲營養不良的大肚病。 胡斌丈夫小心翼翼扶著老人坐在黃素對面道:“黃主任我又來了,今天帶我二叔過來看病。” 胡斌丈夫將老人的片子和西醫化驗從手提袋里拿出,一一遞給黃素。 胡斌的丈夫,黃素自然印象深刻,這是自己重生后,治療的第一位患者的家屬,也為中醫科打破了在市醫院的尷尬局面。 黃素沒有看片子和化驗單,而是望向老人仔細觀察,明顯感覺到老人呼吸短促不勻,臉上難以掩蓋的倦怠乏力。 黃素問道:“老人家你哪里不舒服?” 老人家看著黃素年輕的面孔,臉上帶著遲疑和不信任。 見狀,胡斌丈夫在旁邊急忙解釋道:“二叔,我不是都跟你說了嗎,別看黃主任年輕,可醫術非常厲害,你侄媳婦的病就是黃主任治好。” 聽到侄兒的話,老人家半信半疑地道:“我的肝病是老毛病了,以前我都是找我們縣中醫院的楊老中醫開方,今年一月份被我家那個不孝的兒子氣到了,肝病就又復發了。等我去中醫院才知道,楊老中醫已經去世了。最后只能去縣人民醫院治療,吃了一大堆西藥,病沒好,反倒惡化,現在是肝硬化腹水。” 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初期,全國各地的很多縣級城市中醫院都會有一兩名民國時期的傳統中醫,在哪個缺技術、缺設備的年代,他們很好地彌補了縣、鎮一級醫療需要。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