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從脈象來看,患者是先天之氣不足,后天之氣失充,氣血虛弱,胎元不固,不能滋養胎兒,導致出現流產的跡象。”黃素一邊解釋,一邊給二人普及一些中醫知識,就當案例教學了。 《靈樞·決氣篇》說:“兩神相搏,合而成形,常先身生是謂精。”顯然,先天是指稟受父母“兩神相搏”之精。是人體生命之本源,而先天之精又恰恰藏于腎,由于腎的精氣充盈,具有生殖能力。 所以說腎是先天元氣所在之地,素體強健稱為“先天充足”,素體虛弱稱為“先天不足”。 黃素道:“患者就是因為先天不足無法孕育胎兒,其他比如小兒發育遲緩的‘五遲’、‘五軟’,都與先天不足有關,往往以治腎而獲良效,所以稱腎為‘先天之本’。” 《素問·經脈別論》說:“飲入于胃,游溢精氣,上輸于脾,脾氣散精,上歸于肺,通調水道下輸膀胱,水精四布,五經并行”。 總之,脾為消化飲食、攝取水谷精微以營養全身,是后天營養的源泉。所以稱脾為“后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 明代大家張景岳說:“人之始生,任乎精血之源;人之既生,由乎水谷之養。非精血無以立形體之基,非水谷無以成形之壯,精血之司在命門,水谷之司在脾胃,本賴先天為之主,而精血之海又必賴后天為之資。” 黃素道:“先天不足導致胎兒發展到一定程度,先天之氣已經無法支持胎兒發育,后天又因脾胃虛弱,無法攝入足量的營養,再加之血虛無法傳遞營養,自然就無法孕育胎兒,營養供應不足就會導致胎兒發育緩慢或停止發育,嚴重的更會出現胎死宮中的現象。” 那日松、何慧二人認真聽著黃素的講解,閻冰端著飯菜走到他們這桌,坐在黃素的對面。 那日松見狀,偷偷碰了一下何慧,二人心有靈犀地一同端著餐盒,悄悄地轉移到其他位置,給二人留下獨處的空間。時不時地一起偷瞄這邊的情況。 黃素見閻冰一直悶頭吃飯也不說話,沒話找話地問道:“你們下一步打算如何治療。” 閻醫生咽下嘴里的食物,放下筷子嘆息地道:“這兩天先控制住宮縮,下一步就是補充能夠支持胎兒發育的營養。” 黃素繼續問道:“我看患者面色蒼白,沒有光澤。她是一直都這樣嗎?” 閻醫生道:“不是的,胎兒發育到十六至二十周的時候,她就會出現營養跟不上胎兒發育,無論我們如何補充營養,都支持不了胎兒的發育,每次都會在二十四周的時間出現營養不良死胎的現象。至今我們也沒有找到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 說著閻醫生看向黃素問道:“你們中醫對這種現象有什么說法沒有。” 黃素又把和那日松、何慧解釋的話又給閻醫生講了一遍后道:“保胎后,最關鍵的就是健脾益腎。如果不改變脾胃,脾胃一直虛弱,不管吃多少營養都細都無法運化,反倒會成為廢液堆積在體內,讓病情變得更嚴重。” “如果不固腎恢復先天,即使嬰兒順利出生,也會先天不足,身體羸弱。如果患者早來幾個月就好了,現在只能盡最大的努力。” 也不知道她能不能聽懂中醫中關于先天之氣和后天之氣的理論。 聽了一大堆之乎者也的文言文,閻冰總結道:“你的意思還是營養不良唄。” 黃素仿佛雞同鴨講無奈道:“你愛怎么理解,就怎么理解吧。” 閻冰又問道:“那你打算怎么治療。”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