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各懷鬼胎的諸侯國-《我在春秋不當王》
第(2/3)頁
故而這些個小國,早早就抵達了平丘,已經在那里是等候多時了。
至于齊國,那就是挺有意思的。
齊侯作為大國,原本是不愿意參加此次會盟的。這很容易理解,畢竟齊晉兩國一直在暗處較勁。如果參加了晉國主持的盟會便是等同于承認晉國的霸主地位。
那齊國這面子要往哪擱?
因此,齊侯派人答復道:
“盟會乃是當國家處于眾叛親離之時才需要尋求結盟,而現在大家都相處得很融洽,還需要結什么盟呢?”
雖是說得很謙虛,也很和諧。但真實的意思確是再明確不過:那就是你晉國想要會盟,不外乎就是為了彰顯你晉國的霸主地位,老子就偏不去,就偏不承認,你晉國又能怎么滴?!
于是,羊舌肸在得到晉侯的指示后,便是親自出使了一趟齊國。
按理,面對這樣強勢的國君,若是換作其他使節,估計也是拿捏不下來的。
可羊舌肸畢竟是羊舌肸,哪里能讓你齊侯這般囂張?
于是,他就給齊侯生動而又細致的上了一課:
(以下內容為直譯,難免有些拗口)
“話說,如果有了實力后因懈怠而忘記了職責,那么就不能正常開展工作了。而如果知道了職責卻失掉恭敬,那么雖然能正常工作,但也會因怨氣太重而失去上下的秩序。如果有了禮儀恭敬卻缺乏威信,那么雖有了明面上的尊卑秩序但也不能順利把事情推進下去。如果有了威信卻又無法昭示眾人,那么雖可以強制推行卻也沒辦法做到令人明白信服。一旦不能令人明白信服而失去了做事之人的擁護,那么各種事情就都不會有結果,這些可都是國家會傾覆原由?!?
“再說了,周禮的典章就有規定,各諸侯每年要派使節來宗主國一次,三年君侯就該來朝見一次,六年則集會一次,十二年盟會一次。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使各諸侯明白自己的職責,需按照等級修明禮儀,然后向其他諸侯昭示威嚴,向神明昭告信義,自古便是如此的?!?
“而今我晉國已經依照禮儀主持盟會,所有事都準備好了,就等君侯前來與會,君侯卻非要說‘結盟有什么用’這種鬼話。還是請君侯再仔仔細細的思考一番,想清楚了再說話吧…”
偉光正的羊舌肸可堪稱是外交辭令之典范,即便是后來的藺相如在他面前,大概也都只有給他提鞋的份。
然而,羊舌肸的這一番話,聽著好像都是在講大道理。其實,這背后都充斥著滿滿的威脅之意。
這些話的潛臺詞就是:我們晉國是如今的宗主國,你們齊國如果不來,就是不守規矩。對于不守規矩的諸侯國,當年周王室是怎么個態度,我們現在便也是什么態度。
要知道而今的晉國早已不復當年霸主之實力,而齊國當年好歹也是當過大家長的!論底子,論實力真跟你硬剛起來,你晉國可未必能討得到便宜。
可羊舌肸仍舊敢用如此鋒利且沒有任何回旋余地的話來“威脅”齊侯,可想而此此人的膽魄與勇氣。而同時,這又都是周禮給予他的底氣。
而齊侯一聽羊舌肸說得如此嚴厲,更沒有半分回旋的余地,當即也是害怕了起來。
俗話說得好,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晉國盡管不復當年霸主之勢,可那也不是齊國能夠小覷的。若萬一真的因此大打出手,卻又是何必呢?而且,說到底畢竟也是自己理虧。
對于這一點,齊侯心里自然明白。所以面對羊舌肸的咄咄逼人,齊侯最終還是認慫了,便只派人是答復道:
“小國有權發表意見,大國有權進行決策,怎么敢不聽從呢?寡人知道了,保證恭恭敬敬前往,聽從晉侯的命令。”
故此,最終天下諸侯之中,除了秦,楚,吳三國外,其他諸侯國幾乎都到了。
楚國,這次平丘之會,名義上便是為了商議如何制裁楚國的,楚國不來那是自然的。
秦國不想來,那是因為秦國自穆公以來,一直奉行的便是“聯楚制晉”的策略,與晉國的小摩擦也是從來沒斷過,關系自然也談不上有多要好了。
至于吳國,此時的吳國國君夷昧剛剛即位,國君的位置都還沒坐穩,當即是以水路不通而婉拒了。
于是,平丘之會便在這樣的背景下臨近開場了。
話說平丘這地方,其實真不算得一個大地方。與曲阜,與絳城相比,說這里乃是一個小城鎮都不為過。
李然來到這里已經三日,距離大會還有兩日,看著眼前一片荒蕪的山村平地,李然一時不由感慨,心道:
“此等沃土,此等要沖之地,日后必將成為天下諸侯爭霸中原的關鍵所在,而今卻是這般的破落,倒是屬實奇怪呀。”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益阳市|
运城市|
泰来县|
怀宁县|
卢氏县|
沽源县|
葫芦岛市|
阿勒泰市|
射阳县|
沙洋县|
图们市|
翁牛特旗|
凤阳县|
山东省|
靖安县|
安义县|
浦北县|
苏尼特右旗|
鄂托克旗|
黔南|
长岭县|
昂仁县|
马公市|
武安市|
巧家县|
应城市|
阳西县|
聂荣县|
灌南县|
墨玉县|
贵港市|
孟村|
珠海市|
惠来县|
重庆市|
华坪县|
元阳县|
健康|
顺昌县|
鸡泽县|
锡林郭勒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