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鮑白令之突然開口問道:“若是被發現了呢?” 孔鮒目光一沉。 沉聲道: “這件事早晚會被朝廷發現,只不過時間早晚罷了。” “但現在被發現,跟數年后被發現,性質截然不同,若是現在被發現,我們儒家恐怕將再難有翻身機會,若是數年后發現,儒家卻是已然立于不敗之地。” “天下學子皆頌圣賢文章。” “秦廷就算想治理,也根本無計可施,而這一切其實是秦廷咎由自取,秦廷若是放低學室準入標準,天下貴族豪強的子弟又豈會落入到儒家門第?” “只要秦廷不改。” “私學便注定會泛濫成災。” “沒有我儒家,也會有道家、墨家等其他學派,就算諸子百家不敢生出異心,但六國貴族跟豪強,他們又豈會真的不在意?此舉不僅能培養自家子弟,還能培養忠于自己的勢力。” “他們定然會走上私學這條路的。” “只不過我儒家自先祖授學以來,就一直講究有教無類,因而開授私學更有優勢,所以六國貴族選擇了相助我等,眼下山東六地的入學標準,從秦廷有一定爵位已降到了只需幾條肉脯。” “這也是儒家私學能快速發展的主因。” “現在我儒家私學的確還不能跟學室相提并論,但等到受到儒家學說洗禮的士子進入官府,到時定然會讓天下耳目一新,到時也定會有越來越多貴族豪強將自家子弟送到私學。” “久而久之。” “儒家私學的質量只會越發的高。” “相對的,出入地方為官為吏的人,也會越來越多,等名聲傳出之后,我儒家的私學甚至會越于官府學室之上,畢竟我們儒家學室耗費的錢財并沒那么大。” “但大多數地方官吏其實年秩都不高,他們其實很難供應出一名學室史子,若是儒家私學的子弟同樣能進入到官府,他們定然會很容易做出選擇。” “此消彼長。” “用不了多久,地方貴族豪強,甚至是官吏子弟,都會主動送到儒家私學,優勝劣汰,官府的學室只會越發衰敗,甚至于在官官相護之下,學室出身的子弟,還比不過我儒家私學出身。” 聽著聽著。 眾儒士不由倒吸一口涼氣。 脊背一陣發涼。 他們屬實沒有想到,孔鮒的膽子這么大,這是要動搖國本,甚至是要從地方上反客為主,將法家的學室徹底廢止。 孔鮒冷聲道: “儒法相爭數百年。” “兩者早就勢如水火,根本就沒有緩和的可能,一味的忍讓只會讓法家越發得寸進尺,在士人盛會結束后,我便明白了其中道理,因而開始主動出擊。” “為的就是一改頹勢!” “當年我儒家就不曾輸過法家,這一次我儒家同樣不會輸,因為相比其他百家,我儒家更加接地氣,也更加來者不拒,有教無類,眼下的確是法家占優,但秦之嚴刑峻法早已世人皆知,唯我儒家之仁禮才是治理天下之正道。” “天下早晚會明白這個道理。” “我孔鮒便是要讓世人早日明白這個道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