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連忙搖頭道: “秦博士說笑了。” “我只是一名學子,哪敢對博士無禮?或許是動作過于生硬,顯得有些怠慢,還請秦博士見諒。” 秦落衡看了這人一眼。 問道:“我的事你應有所耳聞,我便不再贅述了,我以往沒有來過博士學宮,甚至對博士學宮都知之甚少,你在博士學宮想必待了一段時間了,給我講講博士學宮具體職事和人。” “諾。” 徐升道: “博士學宮最初是由廷尉府轄制。” “當時李斯廷尉給博士們的職事很明晰,便是讓諸博士通覽近三千年之所有典籍,錘煉新天下之可行典章;凡有疑難,一體會商,信則存信,疑則存疑,務必求其精要以供陛下決斷。” “不過兩年后,陛下便將博士學宮改為過復制下的獨立官署,不再由廷尉府下轄,理論上而言,博士學宮其實跟廷尉府是平級的,只不過諸博士只有參政議政之權,沒有決事之權。” “再則。” 徐升停頓了一下,似乎不知該如何開口,沉思了一下,還是繼續說道:“博士官職其實就是虛職,正常來講,博士應該被授予銅印黑綬的,但博士并沒有,就連博士仆射也沒有。” 說完。 徐升偷瞄了秦落衡一眼,見秦落衡并沒動氣,這才暗松口氣。 大秦認印不認人! 這一點秦落衡還是清楚的。 在大秦為官,你可以不穿官服,但必須要佩帶印綬,印綬就是官吏身份的象征。 歷史上秦末天下大亂,會稽郡守殷通召項梁叔侄共商應變之策,項梁指揮項羽拔劍看下殷通首級,“佩其印綬”,自封為新的郡守。 他這個郡守是被會稽郡官吏‘認可’的。 因為有印綬! 印,執政所持信也! 后世完備的官印制度,就形成于秦。 大秦立國以來,官印制度就已漸入人心,上自丞相太尉,下至郡守縣令,都由皇帝在任命時授予官印,同時配發穿在印鈕上的絲帶,叫做‘綬’,以便須臾不離的佩帶在身上。 從秦朝開始,‘掌大印’‘拿印把子’成了當官掌權的代名詞。 憑印綬當官,認印不認人。 這就是大秦一直以來踐行的制度。 地方為官行事,必須要出示印綬,軍中為將,想調集軍隊,也必須要出示虎符,沒有印綬,沒有虎符,就算你聲望高于天,都不能指揮地方、軍隊分毫。 這也是蒙恬只能無奈自刎的原因。 他沒有調兵虎符。 就算下了令,士卒也不會聽令。 士卒只認虎符! 秦落衡用手摸了摸自己的盤帶,里面空空如也。 大秦六百石年秩以上為‘官’,正常來講,每一名官員都是有印綬的,實則光祿大夫、博士、謁者等沒有屬官的官吏都沒有印綬。 他們全部都是虛職。 秦落衡微微額首,笑道:“這我清楚,你繼續說。” 徐升繼續道:“博士學宮現有博士七十......一名,博士仆射為周青臣,他為學宮掌事者,其次便是文通君孔鮒,這是陛下特意封的稱號,實則跟尋常博士無疑,只是多個名號而已。” “剩下的便有,淳于越、叔孫通、鮑白令之、子襄、伏勝、黃疵(ci)、正先、桂貞、沉遂、李克、侯生、盧生、東園公、綺里季、夏黃公、用(lu)里先生......” 徐升一口氣念出一大串名字。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