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醇香樓中,鄉紳們終于上到了三樓。 秦風見他們進來,也不起身。 鄉紳們見秦風不起身迎接,有些不快。 但人家是縣太爺,如今性情大變,變得不好惹了。 而且身邊還有個帶刀的衙役,這兒又關著門,他們心里一百個不痛快也不敢說出來,只能訕訕而笑,各自找了位置就坐。 這鄉紳之中,領頭的是城東的胡大官人胡萊,本身是當朝的舉子,是個文化人,家中的二伯時任泰州鹽運使司運同,掌管鹽運。 借著這個便利,他做著販鹽的買賣,是鄉紳之中,最為有錢的存在。 屈居第二的,就是張大官人了。 張大官人,名叫張順。 家中沒有什么親眷當官,但他已故的父親,卻曾官拜內閣侍讀學士,從四品,是正兒八經的京官,在朝中那也是有些人脈的。 父親死后,張大官人在京城里沒了最大靠山,這才回到了登州老家,來到這縣城耀武揚威。 前文提到,張大官人要找來治秦風的知州,說是張大官人的大伯,其實不是親的,而是他父親曾經的好友,因為年齡的原因,稱呼一聲大伯而已。 胡萊找到張大官人之后,千言萬語勸解一番,讓他不要跟錢過不去,又告訴了張順秦風連知府派來的腿子都敢打的事兒,才讓張順打消了找知州給他撐腰的想法。 張順如今家中的情況并不是很好,否則也不會為了坑一塊價值2000兩銀子的玉,跟李老漢對簿公堂了。 除了這兩位大官人,剩下的就是本縣一些勢力稍微差一點的鄉紳了。 他們要么是有功名在身,要么是富甲一方,加在一起,就是秦風所在縣城的統治階級的主體。 眾人落座,秦風沖各位抱拳拱手:“感謝諸位官人,先生能賞臉過來。” “哼!” 張順冷哼一聲,把頭扭向一邊,他這身上的傷還沒好呢,剛才上樓都得叫人扶著。 這傷就是拜面前的秦風所賜,秦風開口,他自然不給好臉。 秦風見狀,呵呵一笑,站起身來,對張順說道:“張大官人,前幾日本官為了整治那甲午,叫張大官人受了牽連,還望張大官人不要往心里去。” 一個小小的張順,不值得秦風低聲下氣。 他之所以這么做,是為了讓其他的鄉紳降低戒心。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