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這不是孔老頭嘛,當然認識!” 李普語氣隨意地說道。 上官晴手里畫軸出現的第三個人,是國子監祭酒孔鯉,也就是李普的“校長”。 紈绔李普在國子監廝混了十年,哪怕沒有跟孔鯉單獨相處過,也熟悉得不行。 雖說國子監祭酒官階不高,只有三品,但孔鯉絕不是簡單之輩。 他是孔圣后人,當世大儒,實力和名望都不弱于裴震,只是志在教化,不在仕途罷了。 “粗鄙!哪有這樣稱呼師長的!” 上官晴瞥了一眼李普,小聲吐槽一句:“虧你還是國子監生!” 李普不以為然: “你不懂,只有關系好才會叫外號的。” “我那些同窗,個個都有外號,教習和祭酒自然也不能例外。” “在我們看來,孔老頭可是尊稱,賤名好養活嘛!” 這套說法,不是李普瞎編的。 前身是國子監資深學渣,結交的同學也不會沒好到哪里去,這都是一群紈绔子弟的“高論”。 “呸!歪理邪說!” 上官晴啐了一口,心里卻有些羨慕李普。 她從小生活的環境里,可不能這樣肆意而為。 做什么事、說什么話,都有規矩,不可逾矩。 女帝也是一樣。 “孔祭酒是陛下今天準備召見的兩位重臣之一。” “不出意外,他應該是要跟陛下協商春闈大典的相關事宜,我來給你講講規程……” 時間緊迫,上官晴不想扯東扯西浪費時間。 一年一度的春闈大典,是儒家弟子考取文位的重要典禮。 與武道境界類似,儒道文位同樣分為十境:童生、秀才、舉人、進士、翰林、大學士、大儒、半圣、圣人、至圣。 其中,進士之下的文位,都是通過春闈大典考取的。 翰林以上的文位,則需要依靠個人領悟精進,外人很難幫忙。 至圣只有一位,就是千余年前開辟了儒道修煉法的至圣先師孔圣。 俗語有云:武者易得,圣賢難求。 春闈大典關系到儒門興衰和大周王朝的總體實力,所以無比重要。 “春闈大典嘛,這個我也熟!” 李普語氣輕松,雖然他很年輕,但也算經驗豐富了。 上官晴瞥了他一眼,嗤笑一聲: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