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在很多人看來,生理學或醫(yī)學獎、諾貝爾物理學獎以及諾貝爾化學獎才是真正的諾貝爾獎,至于其他獎項受到的場外因素太多了根本就是湊數的。 這也是為何,劉一辰去年獲得諾貝爾化學獎,在華夏引起的轟動遠遠大于莫大師。 “又獲得諾貝爾獎,諾貝爾化學獎、諾貝爾物理學獎都獲得了,他是數學家,史上最不務正業(yè)的數學家有沒有?” “不知道他會不會獲得諾貝爾數學獎?(好奇)” “樓上,沒文化還出來丟臉,諾貝爾設置數學獎項,據說在大學期間諾貝爾的女友被一個數學家給搶了,臨死時立下遺囑特意不設置數學獎項。” “恭喜劉神!有你在,諾貝爾獎就是穩(wěn)!希望明年再接再厲,一年一個諾貝爾獎。” “不知道燕大會不會氣死,被它開除學籍的人,拿了兩個諾貝爾獎。” “華夏九龍大學,明年一定要招生,我一定要包括華夏九龍大學!” “兩次諾獎得主,他已經追平了諾獎得獎次數最多的記錄了,只要再來一次諾貝爾獎,他就可以創(chuàng)造歷史。” “年僅23歲,他在學術上獲得的成績,已經遠遠超過絕大部分的人的一生。” “......” 對于劉一辰獲得諾貝爾獎,絕大部分是喜大普奔,為他感到自豪,同時還有對于自己祖國未來的看好,迸發(fā)出強大的民族自豪感。 但是自古以來,就不會只有一種聲音,特別是互聯網時代,只要有一個鍵盤,那么就都是鍵盤俠,發(fā)生實在太容易了,反正說什么又不會少掉一斤肉,在絕大部分網民心目中,網上就是法外之地,愛怎么噴就怎么噴。 這一點不僅僅體現在普通網民中,很多隨著互聯網應運而生的自媒體也是一樣,反正開局一張圖,其他全靠編,至于節(jié)操什么的,他們只會不屑一顧。 “華夏人,真是太丑陋了!這種劣根性體現得淋漓盡致,為何對諾獎有如此病態(tài)的追求?以前還可以略微理解一下,去年都已經獲得了,還有什么好追求的?看看人家發(fā)達國家,獲得諾貝爾獎都很平靜,哪里像這樣到處都是新聞,有病嗎?” “諾貝爾獎、菲爾茲獎是西方人給華夏人挖的坑,這是思想上的殖民,我們還傻傻地往下跳,華夏人,你什么時候才能自信?”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