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5月份,隨著馮琳放假,有了馮琳相幫忙,劉一辰稍微可以喘口氣。 這期間,劉一辰會見一個個知名教授,有的在國際上名聲不顯但是在國內名氣甚大,有的在國內名聲不顯但是在國際上擁有很大的名聲。 總共敲定了88位教授、2位正教授、30多位副教授。 當然這里面,沒有一個能夠立馬參與現在的工作,最快地都得到7月份。 這些教授或者研究人員,毫無疑問數學、化學是最容易的,而文學、社科類則是最緩慢的。 這也讓他深刻地意識到,為何要建立一所世界一流大學,會那么不容易,這方面不僅僅是砸錢就可以了,還得底蘊。 一所大學,歸根到底最重要的就是師資力量。 隨著時間進入6月份,吳晨設計團隊完成了整個設計方案,經過將近三個月的方案調整,劉一辰和設計監理舉行了審圖會議。 “劉教授,這便是我們歷經近三個月調整好的設計方案!”會議室中,吳晨指著投影在屏幕上的平面效果圖:“整個項目劃分為兩大部分,一部分是水景觀部分,一部分是建筑部分。” “水景觀部分分成兩部分,一部分是海岸、沙灘部分,一部分是內河景觀湖部分。”吳晨指著兩大部分:“海岸設計防潮標準為100年一遇,設計潮位4.75m,設計堤頂6.5m,采用復合式斷面,多年平均潮水位2.44m為界限,以下為沙灘,以上為生態護坡,生態護坡采用固沙護坡......” 看著護坡效果圖,劉一辰不由暗暗點頭,除了那幾個處于受海水侵蝕之地外,其余可以說是形成人工沙灘,至于沙不夠的,只要投錢完全可以進行人工補沙,多年平均潮水位2.44m以上除了沙灘之外,還會種植椰樹之類,進行園林化打造。 一些固定的亭子、景觀建筑物,則全部都設在高程6.5m的位置。 而因為這一帶處于臺風帶,所以也沒有出現什么水上木屋之類的,因為水上木屋這種,臺風一來,基本上都會被掛倒。 而沿著海岸線,則是打造了一條寬6m的彩色瀝青跑道,用于讓人可以沿著海岸線跑步。 像這條彩色瀝青跑道,只運行人通行,不允許車輛通行。 “內河景觀湖,利用現狀四個湖作為底子,適當拓展,形成一個水域面積500畝的景觀湖,同時也作為滯洪區,防洪標準100年一遇,排澇標準20年一遇,常水位2.44m,為活水咸水交匯區,來水源經過濕地凈化后流入景觀湖,在入海口設置排澇閘......”看著這個景觀湖的設計圖,劉一辰不由得想起了燕大的未名湖。 在高程2.7m的地方設置了寬5m的休閑步道,在高程7m的地方又設置了彩色瀝青步道,高程2.7m~高程6.5m處則是形成休閑、景觀交錯帶,有的是護坡形式,有的是臺階式,交錯有致。 “建筑部分,主要分成三大部分,即教學區、居住區、科研區......”吳晨介紹著,1000套別墅就是沿著景觀湖分布,學生住宿區則是位列教學區其他兩個方位以及科研區兩個方位,或者說不位于原本的征地紅線里面,而是在外面。教師的居住地則是位于科研區域,兩邊徹底的分開。 和圖書館,則是有兩座圖書館,分別是東區圖書館、西區圖書館。食堂則是設置了四座食堂,分布四方。 在北側則是建設兩個附屬幼兒園、兩個附屬小學、兩個附屬中學以及一座附屬醫院。 建筑風格則是閩南風格柔和進蘇州園林式,設置了東西北三個大門,至于南邊就是海岸線和沙灘,就沒有所謂設置的門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