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劉總,這位就是吳晨先生,京城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副總建筑師。” 九龍時代,被劉一辰拉來當壯丁的‘吳倩’帶著一位中年男子來到了辦公室。 “吳晨博士,這位是我們九龍時代創始人兼董事長,劉一辰!”吳倩介紹道。 劉一辰主動站起來和這位中年男子握了握手,隨后燒水泡茶。 經過設計招標,最終他選擇了吳晨的設計方案,所以今天則是二人進行見面、交換意見。 吳晨是建筑領域的大拿,2000年從水木大學建筑學院城市規劃博士畢業,身上有著不列顛皇家特許建筑師、不列顛注冊建筑師、不列顛皇家建筑師學會會員(riba)、客座教授、biad的副總建筑師,是國內率先開始城市復興理論的研究者,被業界稱為‘善于建筑、又善于思想的建筑大咖。’ 劉一辰給對方泡了一杯茶,微笑道:“吳博士在業內極富盛名,你提出的‘警惕殖民主義和自覺殖民主義在建筑文化中的蔓延,不要讓我國成為外國建筑師的試驗場’、‘警惕建筑的殖民主義,拒絕建筑的泛時尚化’等觀點都在業內以及公眾媒體引發了熱烈的爭論啊。昨天我翻了翻新聞,媒體把你所持的觀點的一方列為保守派,不過你的教育經歷、目前的工作機構都具有海外背景,我很好奇為什么會有這么大的反差呢?” “我這點成績,在您面前不值得一提。”吳晨連忙說道,將姿態放得很低,然后認真地解釋道:“其實那些觀點我也不送特意而為之的,我也不是那種‘鋒芒畢露’的人,更不說嘩眾取寵的人!” “我個人覺得人在社會中,就應該像建筑那樣,不要那么格格不入非要做點或者說點什么特立獨行的行為和言論,要融合在整個的社會主流之中,本分地做工作、生活。” “但是,我也認為,人是要自由的生活、工作、思想。我崇尚人的心是自由的,這樣才會有學術的自由、觀點的自由。可是現在的事實和社會風氣真的讓你忍不住想要說點什么,我覺得這就是一種對自由的追求吧。” “另外的原因就是,我希望一些聲音可以讓公眾關注建筑,能夠讓人們具有正確的建筑意識,同時還要讓人們明白,建筑的好壞是要放在大環境和歷史中考證的,而不僅僅是某些人的追捧和炒作。” 劉一辰認真地聽著對方所說,不由得點點頭,的確,國內的某一些地方一味的山寨模仿以博取眼球效應,他以前也看過一篇國外的報道,說你能在內地同時看到埃及金字塔、獅身人面像、巴黎鐵塔等各種代表國外標志文化的建筑。 的確是很令人失望。 “我贊成向西方大師學習,引進西方的先進理念和技術,但是我認為開放的心態是不能以破壞一個民族的文化傳統為代價,也許正是我的海外教育經歷和工作的背景使得我更加清晰的形成這種觀點。如果說硬是要把我這樣的觀點歸納為保守觀點,那我也寧愿成為保守派,而且我會感到是一種光榮。”劉一辰笑著說道。 “你的設計方案我研究了幾天,中西融合,西為中用,這個理念很好,我并不認為我們華夏在園林景觀和建筑上就遜色于西方,不過我可能需要跟你說一下我對于‘華夏九龍大學’的一些思考和規劃,如果你覺得合適你可以采納,如果你覺得不合適你可以拒絕。”劉一辰說道。 這一次的見面會,就是雙方第一次見面了解彼此,同時也對于‘華夏九龍大學’進行一次理念的交底。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