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劉一辰來到了光伏專題的會場,全球太陽能電池組件產量約為36gw,華夏太陽能電池組件產量約為23gw,占據全國的63.89%,出口額為128億美元。 說起來,關于光伏領域,最先開始是在歐美發達國家,華夏起步比較晚,到2007年全國光伏系統的累積裝機容量也就10萬千瓦,從事太陽能電池生產的企業也就50余家,太陽能電池生產能力僅僅290萬千瓦。可是華夏光伏產業發展太迅猛了,僅僅兩年就躍居全世界第一。而歐美國家依舊發展得非常緩慢。 結果就是,歐美的一些關于光伏的還停留在概念,停留在ppt上面,眨眼功夫華夏已經做出來了并且用于實際應用。 光伏產業,華夏發展確實很快,不過就是效率并不高,因為它所面臨的主要問題就是材料上。材料限制著它能夠起到更大的作用。 華夏現在,就是爆產能,應用中遇到問題再去解決,不斷地去解決問題,然后再提高性能。 這一套組合拳打下來,到了現在基本上不管是組件方面還是電池方面,歐美國家都得從華夏進口,因為華夏也許沒有那么精美、功能強大,但是問題性價比高。 然后就是歐美國家那些光伏企業,居然不是隨著光伏發展而發展,僅僅五年時間光伏生產企業就銳減了一半。 按照這個速度下去,估計再過幾年,也許歐美國家再也找不到像樣的生產光伏的企業了。 mrs會議,劉一辰沒有自己的報告會,所以他就是在會場上溜達著,結識國內的材料專家或者華人、華裔的材料專家,在這一方面上,華夏或者華人表現還是相當亮眼的,反而歐美國家搞科研的多是上了年紀的,哪怕有年輕人搞,但是怎么看都不像是聰明人。 劉一辰有時候不得不感慨,也不知道該說他們是不是走上一條邪路,去工業化、‘產業空心化’一開,就沒有回頭路,二三十年下來,那就是一兩代人的人才斷層,聰明人都跑去從事金融、律師、工商管理等能夠賺大錢的行業去,只有那些比較笨的人會選擇土木工程、建筑、水利工程、材料、化學等等。 甚至于他在普林斯頓,就聽有位教授,自己一位親戚經營著一家制造業工廠,結果現在不得不考慮關門或者將工廠賣給華夏人,不是因為經營不善不賺錢,而是他的孩子、孫子輩都不愿意接手這家工廠,而他已經老了,干不動了,華夏那里傳來消息說,有人要從事他相同的生產,所以他就開始考慮關閉工廠或者將工廠賣給華夏人,而買家則是那家據說要跟他生產同樣產品的。 這就是現實以及現狀,再過幾年不斷高喊著‘產業回流’,結果就是臺積電號稱要投資幾百億美元投建工廠,然后幾年過去水泥坪都長草了也沒見工廠建起來。 ------題外話------ 收藏、推薦票、月票、訂閱,多多益善!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