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捕抓‘上帝粒子’!”不列顛的《泰晤士報》以此標題作為頭版新聞,報道了近日歐洲大型強子對撞機實驗的重大成果,稱它是二十一世紀至今物理學家最偉大的發現。 “這個‘粒子’夠拿5次諾獎!”美利堅的《紐約時報》同樣也將這個新聞作為頭版新聞,像這種轟動世界的物理大發現,再怎么重視都不為過。 “上帝終于降臨,‘上帝粒子’終于被發現!”法蘭西《世界報》以此作為頭版新聞,哪怕在2012年歐洲冠軍聯賽決賽中切爾西點球大戰戰勝拜仁慕尼黑奪得俱樂部歷史上第一次歐冠冠軍,也只能屈居次席。 “‘上帝粒子’的發現,明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已經提前預定!”德意志媒體也給了頭版新聞待遇,不過側重點是放在明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毫無疑問,作為21世紀以來物理學界最重要的發現,希格斯玻色子的發現不僅預定了《自然》2012年度科學十大進展,同樣預定了諾貝爾物理學獎。 不列顛的其他報紙在報道時給予頭版新聞,然后側重點報道希格斯這位已經83歲高齡的物理學家;比利時媒體則是側重于重點報道恩格勒這位80歲的理論物理學家。 自然而然,人人日報也同樣給予了頭版新聞的待遇,不過側重點則是放在劉一辰在其中所起到的重大作用。毫無疑問,他們已經敏感的意識到,華夏第一位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即將誕生,這個不是2012年,而是明年2013年! 只要諾貝爾物理學獎想要頒發給希格斯和恩格斯,那么必然會頒發給劉一辰,因為劉一辰修正了希格斯玻色子的相關論述和希格斯機制,同時提供新的統計學在這里面起到重大作用,如歌諾貝爾物理學獎只頒發給希格斯、恩格斯,那么就會被噴死。 屆時作為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還是華夏第一位諾貝爾獎得主、第一位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劉一辰在華夏科學領域的地位將水漲船高。 這一點,在華科院就體現了淋漓盡致,原本2013年院士增選名單之中,并沒有劉一辰的名字,然后不知不覺中悄然地出現了。 之前沒有劉一辰的名字,一來劉一辰太年輕了,今年才22歲,二來則是劉一辰不在國內,而且也沒有單位上報競選名單。而每年院士增選競爭何等激烈,畢竟不管是華科院還是華夏工程院,院士大概就是800人左右,每年增選名額就那么幾個,競爭無比激烈,能不選就盡量不選。 可是現在不一樣,劉一辰剛剛當選為美利堅科學院外籍院士,現在又因為在‘上帝粒子’發現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基本上預定了明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的名額,若是到時候院士增選名單中,沒有劉一辰的名字,那么毫無疑問將會引起掀然大波,到時候華科院非得被噴死。 哪怕按照增選規則,要到2013年1月1日才會啟動院士增選工作,可實際上很多工作都得先進行,一些沒必要的人就先篩選一遍,免得到時候2013年一整年下來完成不了增選工作。 不過很顯然,媒體報道的熱鬧,但是‘上帝粒子’離華夏普通人太遠了,普通人根本沒有多少人會去關心,再加上劉一辰和馮琳在馬爾代夫一個月曬得皮膚都黑了,又都帶著墨鏡,所以下了幾場,也沒有人發現他們,更沒有記者攔截他們。 劉一辰、馮琳回來,父母高興不已,畢竟一年到頭也就回來兩趟。而劉婷婷不在,劉婷婷一直在九龍時代實習,哪怕周末都不一定回到鷺島。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