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如果舉一個技術含量超過歐洲大型強子對撞機的,估計也就只有耗資超過一千億美元的國際空間站。 “我能去!?”劉一辰皺了皺眉頭,露出不解之色。 他又不是物理學家,而且也不是以國家合作的名義,怎么去? “那是當然,劉,別忘了,這里可是普林斯頓,我們也是有名額的!”威騰自信地笑道:“而且,我也是世界著名的理論物理學家!” ...... 前往瑞士的飛機上,劉一辰的心都還在興奮之中。 他在想著,2008年的時候歐洲大型粒子對撞機首次測試的時候,研究人員將一個質子束以順時針方向注入到加速器中,讓其加速到99.9998%光速的超快速度,從而使此質子束在全長27公里的環形隧道中以每秒11245圈的速度狂飆。當時這一幕通過網絡視頻向世界進行直播,還有300多名記者來到此實驗室目睹測試過程,轟動了整個世界。 99.9998%光速,這種速度絕對是足夠驚人,因為在物理學中,光速就是一切物體所能達到的最快速度,物體的最快速度只能無限接近光速,卻永遠無法達到光速。 “劉,我跟你說,cern那里有著全世界超過一半的粒子物理學家,在那里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比比皆是,標準模型的驗證,cern占據了大部分的功勞。”威騰笑著說道:“不過標準模型并非是完美的,它并沒有描述到引力,而且已經有超出標準模型的東西出現,對奇異b介子的測量已然超出標準模型,至今未能得到合理有說服力的解釋。” 在粒子物理學里,標準模型是一套描述強力、弱力及電磁力這三種基本力及組成所有物資的基本粒子的理論,自從20世紀70年代標準模型建立之后,它幾乎可以說是20世紀下半葉最杰出的理論物理成果。 楊震寧之所以被譽為20世紀下半葉最偉大的物理學家,除了楊老本身作出了許多杰出偉大的物理成果,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標準模型受楊老的非阿貝爾場論啟發創立。 說起來,物理學界也是很有意思,千辛萬苦建立了標準模型,可是標準模型建立后,物理學家們就一直在嘗試超越它。哪怕到目前為止,幾乎所有對強力、弱力及電磁力的實驗結果都合乎標準模型的預測! 它,讓物理學界過去近半個世紀取得了累累碩果,可惜近些年,成果也開始越來越少了。 ------題外話------ 這幾天有推薦,大家幫幫忙多訂閱、多評論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