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西塔潘在上個世紀90年代提出一個猜想,就是進行反推數學中的拉姆齊二染色定理的證明論強度的研究,而這個猜想一提出來,至今已有十余年。 而根據系統給出的證明西塔潘猜想論文,實際上是給這一懸而未決的公開問題一個否定式的回答,從而徹底解決了西塔潘的猜想。這一點上,也就是說通過證明,證明西塔潘猜想并非成立,而是證偽! 劉一辰暗自嘀咕著,論文他都看得明白,不像他之前好奇龐加萊猜想的證明論文,結果就如同看無字天書一般,整個人都蒙了,甚至里面大部分的符號他都表示看不明白。 等到劉一辰將西塔潘猜想的證明論文徹底搞明白,已經是凌晨的時候了,劉一辰躺上床睡覺,雖然第一輪集訓已經結束,其他人已經開始踏上返程,不過劉一辰沒打算今天就離開江城,他打算在江城玩兩天,好不容易來了一趟江城,劉一辰還是想好好逛一逛這一座極為特殊的城市。 下午的時候,劉一辰離開了華東師范大學附屬第一中學,住進了一酒店,白天的時候劉一辰就出去逛逛江城,他去了黃鶴樓,排著隊依次進入黃鶴樓,看著不同歷史時代的黃鶴樓的造型,劉一辰感慨非常,才知道黃鶴樓已經多次毀于戰火之中,現在能看到的黃鶴樓,實際上是1985年重建的。 站在黃鶴樓之上,看著滾滾長江從它的腳下東流而去,雖然是1985年重建,但是黃鶴樓依舊顯得頗為有那種歷史底蘊,歷代著名詩人留在黃鶴樓的詩詞,讓人不由得肅然起敬。 江南三大名樓之首,黃鶴樓名不虛傳。 他還去了荊楚省博物館,看著曾經轟動國內考古界的曾侯乙編鐘,這套編鐘是戰國早期的,1978年荊楚隨縣曾侯乙墓出土,鐘架長748厘米,高265厘米,全套編**六十五件,分三層八組懸掛在呈曲尺形的銅木結構鐘架上,,最大鐘通高152.3厘米,重203.6公斤。 很難想象,二千多年華夏就能造出這么一套樂器。 當然,來到江城,自然必須得去‘越王勾踐劍’,此劍是1965年荊楚江陵望山1號墓出土,長55.7厘米,寬4.6厘米,劍身中脊起棱,飾黑色菱形花紋。正面近格處有“越王勾踐,自作用劍”的鳥篆銘文。劍格正面嵌藍色琉璃,背面綠松石。 雖然是看著,但是根據介紹,此劍歷經二千多年,依舊鋒利無雙,可吹毛斷發。 當然,作為以‘吃貨’自居的他,自然不會錯過戶部巷和硚口美食街,兩天多時間游玩下來,竟然意猶未盡,還有許多地方沒去,難怪有人說要是想在江城好好旅游,怎么也需要十天半個月。 不過劉一辰還是在乘坐著晚上11點的飛機,從江城到榕城,到了榕城的時候,已經是凌晨二點,他直接乘坐著機場的班車,到了機場酒店住一晚上。 畢竟,榕城到箐城的火車,只有晚上才有。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