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夏侯惇的出現震驚了所有人,潼關是他們所有人的門戶,也是他們所有人的依仗。 “這么多年就是因為看那楊秋謹慎,外加從來不肯多管閑事才讓他穩坐潼關之地的,怎么在這種時候竟然會大意之下丟掉了潼關。 那夏侯元讓不是屢戰屢敗之人么! 他怎么可能偷襲奪下潼關!” 程銀不愿意相信這是事實,一旦潼關失守,那就證明日后將會有無窮無盡的敵人從潼關沖殺進來。 他們之前所有的優勢和安穩都會蕩然無存... 幾個縣的勢力,在曹孟德的眼中那就是一個赤裸裸的笑話。 “楊秋將軍不小心中了那夏侯元讓的算計,在馮翊郡戰事爆發的時候,因為臨晉丟失,所以將軍便將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了馮翊郡方向。 恰逢此時司隸校尉鐘繇遣人告知將軍,那馬超背后乃是河東劉峰,攻破臨晉全然都是為了聲東擊西之策。 因此將軍才有所松懈罷了。 夏侯惇又派出使者請求過關前往長安保護鐘繇,將軍為了保證不落人口實,便同意打開關門放行了....” “一支區區護衛能有多少人,竟然還能偷襲潼關成功,那楊秋他是廢物不成?” 聽到這里的時候,程銀就大概猜到這潼關是怎么丟失的了,只不過就是因為猜到了這才感覺到惡心的很。 一支護衛偷了城,這不是胡鬧一般么! “程銀將軍見諒,不是我家將軍無能,而是那偷襲之人實在是....實在是難以對付的緊!” “區區護衛.....” “護衛不過三百余人,可為首的那人名喚張遼,頗為驍勇。 我家將軍戰不兩合就差點被斬落馬下,諸多將校更無一人是他三合之敵,死傷之慘重更是讓將軍驚心。 正是因為那張遼驍勇,這才讓我等丟了潼關。 將軍僥幸逃過一難,如今趕緊讓我等四散而出告知諸位將軍,現在不能再這么分散行事了。 還請大軍聚集起來,共同對地!” 那潼關而來的斥候說完之后還送上來了一封楊秋親筆書寫的密信,希望能夠讓三輔眾將重新歸于一處。 這也是他們這么多年能夠堅持下來的主要原因。 “潼關都丟了,那楊秋還在這里假惺惺的說個什么,難不成本將還不知道這個么! 這該死的馬孟起,該死的鐘元常.... 等到此間事了,本將軍定然要將他們碎尸萬段,定然要讓他們不得好死!” 程銀說完之后,憤怒抽搐腰間長劍,用力朝著一旁的山石之上劈砍了過去,那巨大的力道甚至可以說直接....將自己手中的長劍崩成了兩節! 感受著那虎口的酥麻之感,看著那崩壞的佩劍,程銀也算是安靜了下來。 “你們可將這個消息告訴了其他幾位將軍?那楊秋如今打算怎么做?” “回程將軍,我家將軍已經派出諸路兵馬前往各地,此時想來也已經通知到了各位將軍。 我家將軍說,希望諸位將軍可以暫時聚集于高陵縣,固守以待時機!” 高陵也被這些人稱之為陪治,當年王莽亂政之前,大漢朝廷身在長安未央宮,這馮翊郡雖然也是三輔之一,但是卻將自己的郡治直接扣在了長安的腦袋上。 這種神奇的操作可算是讓人不知道該說什么才好。 把國都當郡治,就這種行為,一度讓馮翊郡的郡守感覺到人生充滿了驚喜和驚嚇... 直到世祖光武帝光復大漢之后,這國都也從長安搬到了洛陽,而長安則是變成了陪都。 馮翊郡的郡守終于找到了機會,說什么也不肯再把自己的府邸放在大漢陪都之中,一再請命之下將郡治換做了高陵。 同時,或許是為了彌補自己的安全感,這么多年,每一任馮翊郡太守在任上政績不管如何都一定要好好操持一下高陵城防.... “高陵堅固,若是死守卻是不錯,不過那些人當真敢來高陵?”程銀對于這個提議沒有任何的意見,因為那是他的地方,只不過其他人就不同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