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先生恐怕對公孫將軍知道的還是那聲名遠揚的白馬將軍之名,剿滅叛亂,攻伐烏桓,鎮守邊疆之地等等。 當年公孫將軍模樣好,起步高,能力強,當真是我等羨慕不已的人。 只不過如今的公孫將軍已經找不到當年的半分影子了。 當年劉虞使君還在的時候,有劉使君在幽州操持內政,雙方雖有也有些許的矛盾,卻為了大局而互相扶持。 只不過天有不測風云,幽州連年災荒之下,劉使君無法讓幽州糧草充盈,之前又大量的招收流民導致了幽州的花銷日益增大,從而開始了連年饑荒。 在這種時候,公孫將軍不知道中了誰的算計,再次和劉使君鬧掰不說,更是和劉使君定下來的修生養息之策背道而馳。 強行攻打冀州,想要與袁本初開戰爭奪河北之地,結果讓袁本初說服了后方的烏桓,導致了自己雙線開戰,糧秣消耗更加巨大。 百姓在數年之前就開始了人吃人的慘象,可是公孫將軍竟然不知道從哪里得到了幾百萬斛的糧草,可卻沒有給百姓一絲一毫。 并且在和劉使君的沖突之中,一怒之下將生擒變成了斬殺,甚至一不做二不休將劉使君幾乎滿門屠殺。 這一下子,在幽州的民心盡失不說,界橋更是大敗一場丟了銳氣。 之后雖然也有數次勝利,可卻一直在幽州自守而不可得。 麾下大將鄒靖背叛之后,幽州失守只能困守易京要塞,可他本人卻躲入了高樓之中縱情聲色不肯出來。 這一下子,他再次失了軍心! 先失民心,再喪銳氣,又無大義,如今軍心也已經沒了,公孫將軍敗亡就在旦夕之間了。 其長子公孫續不忍公孫將軍敗亡于易京之中,便請令帶著些許心腹人手沖出了袁紹的重圍逃入了冀州,想要聯合黑山賊張燕出手救援。 我等眼看如此,知道這或許是最后的機會。 所以只能冒險行事了?!? “公孫將軍現在已經如此了么?” “對,或許是經歷了眾叛親離,心腹大將又接連戰死,從而受不了了。 而且劉使君和他之間的事情,也讓公孫將軍傷得很深....” “劉虞?那家伙不是被公孫瓚滅了滿門么,他們兩個莫不成還有什么故事不成?” “也算不得什么故事,只是雙方性格本就是完全相悖的兩個人。 公孫將軍雖然出身公孫家,不過卻是妾生子所以一直得不到家族之中的助力。 這些年是靠著自家岳父和兩位恩師的照拂,一步一步在軍中殺出來的名聲。 可以說公孫將軍是幽州一脈的代表之人。 而劉使君則是不同,他是朝廷委派的幽州牧,在他之前先后有太原郭家的郭勛和陶恭祖兩位刺史。 在幽州都沒能做出任何成績便最后草草收場了。 只有劉使君不同以往,并沒有重用兵馬武勇,反倒是讓公孫將軍放緩對塞外烏桓的進攻。 然后大肆拉攏塞外的烏桓人,用開通邊市這種辦法拉攏胡虜的心思。 這么做的確是安撫了烏桓好多年,也讓雙方平安無事的同時,大力開荒耕種,一度讓幽州這種貧瘠之地,成為整個大漢排得上號的產糧重地。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