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少爺走了。 徐二愣子又覺得厚障壁多了一些。 明明他想和少爺做朋友的……。 狐仙從他懷里跳了出來,它齜牙咧嘴,繞著他轉了幾圈,細細端詳著這個佃戶家的兒子。 粗黑的臉龐,手里的繭子細密。 一雙眸子黑亮,像極了游淌在溪水中的魚兒。可他目光又躲閃的厲害。稍有風吹草動,就立刻隱在草叢中,潛伏在石頭下。 久經風霜的人,在外總會下意識尋找大石倚靠。 …… “太爺爺,這簡單。”吳昊吃著薯條,咬了一口漢堡,嘴角沾著沙拉醬,他拉開了病房的窗簾,讓光照了進來,“龍不與蛇居,網文常說的一句話。莫欺少年窮嘛。還有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有志者,事竟成,三千越甲可吞吳……” 看網文的書蟲,知識閱覽量大,卻多數不成體系。 “再說,你們那時候,結婚的時候,還不是講究個門當戶對。交朋友,也是這樣。先不論財富多少,至少可為同路的良師益友。” 他再道。 “昊兒懂得真多。”徐從看著重孫,果然在知無不盡的重孫這里,他總能找到合適的答案,他暢快的笑了笑,“太爺爺老了,見識沒你多,你說的不錯,這話……” 他想起了少爺的話,“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從我者其由與?’” 吳昊:“……” 他瞬間感覺,拿在手上的漢堡和薯條不香了。 這句話,聽著怎么有些不明覺厲。 “等等,太爺爺你再說一遍!” 吳昊又拿出了萬能的手機,打開了訊飛智能語音打字。 徐從重復了一遍。 只不過語音打字系統沒識別出后面半句話,但前面的半句話卻已經放置在了搜索欄中。吳昊刪減后半句話。很快,搜索欄下面,出現了這句話完整的字句。 「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從我者其由與?”子路聞之喜,子曰:“由也好勇過我,無所取材。”」 “太爺爺,你怎么還會論語?” 吳昊忍不住問道。 他感到了深深的挫敗感。 這句古言直接概括了他說的“為同路良師益友”這句話……。 論語他也學過,但也僅限于孰能貫耳的幾句話。比如溫故而知新,三人行這些話。論語后面的話,尤其徐從說的這句話,實在太過陌生了一些。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