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蒙古和女真這樣的游牧民族,一直都是半奴隸制,其中有很多農奴的存在。 而煌夏商會進入蒙古之后,直接把大量的蒙古難民變成了奴隸,讓其在工廠之中拿著低廉的報酬工作。 大量的土地被占領,圈定為商會所有,讓蒙古奴隸進行耕種。 牛羊也都讓其進行放牧,但是管理者采用的漢人。 三月份之中,蕭升直接在興隆附近開發了三座礦山,使得大量的蒙古人成為礦工,供應鐵礦石到大明境內。 按照規劃,今后會在這里建立簡單的煉鐵廠,向大明直接提供生鐵,然后由大明制成精鋼返回蒙古售賣或者供應國內使用。 這種“強占”的生意是暴利的,第一個月巴爾特就分潤了巨額的財富,所以對商會的種種決定非常的支持。 草原分會的開展非常順利,畢竟不需要像在大明那樣需要顧及百姓的生活,只需要瘋狂地榨取財富,聚集勢力便可。 稍微注意一點可持續發展,那就已經是最大限度地考量了。 達斯坦部落也是趁機完成了快速擴張,在周圍地帶形成了一定的統治地位。 蕭升教給馬大勇一個很好的練兵方法,那就是去幫助達斯坦部落兼并周邊的那些小部落,使得那些人成為商會的奴隸。 因為規定所獲財富三七分成,即七成上交商會,三成留在兵團,所以他們對于掃掠其它部落非常的積極。 草原上一直以來都是互相掠奪征伐,他們對這種傷害自己同胞的事情沒有任何心里芥蒂,那也是理所應當的。 號稱蒙古大汗的“林丹汗”實際控制的區域只是察哈爾部而已,西部蒙古區域,他根本管不著。 此時林丹汗可是在抵抗后金的最前線,商會沒有去掠奪他的地盤,而是向西進發。 對大明來講,只要是草原上的,都是威脅,遲早都要除掉的,先除掉哪里都是有好處的。 三月份的草原因為煌夏商會的插手變得更亂了,而大明國內,也是在三月份收到了緊急軍情。 三月初,天道軍過陜西,進入河南境內。 兵鋒直指洛陽!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