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雖然賣煤炭賺得也不少,但是相比于蕭升那大額的資金投入來說,還不能做到收支平衡。 不過這沒關系,煤炭的開發是蒸汽機車之后能夠奔跑在大明土地上的基礎條件之一,充分的煤炭儲備,可以讓之后蒸汽機車的技術利用起來更加迅速。 除了煤炭,水泥廠的建設需要跟上,現在水泥的消耗太大了,雖然第二和第三分廠已經在建設,但還遠遠不夠。 為了修建“京太公路”,基本上把水泥廠的產能全部耗光了,為了保證其它廠區的建設,第二分廠才建設一半,就先投產了。 水泥廠還需要繼續擴建,崇禎元年朱由檢和蕭升可是規劃至少再修建三條公路,而且這一次修建的不再只是像“京太公路”這么短距離了,并且還會有很多的支線。 到時候這邊的水泥廠供應肯定拖延進度,所以蕭升還計劃著現在沿途建立水泥廠,而后再修建公路。 煤炭,水泥,再然后就是鋼鐵了。 鋼鐵產量是一個國家國力的體現,如果不是有晉商等漢奸賣給后金那么多的鐵器,他們還只是一群拿著木頭弓箭打獵的原始人。 后金人少,但是他們把有限的鋼鐵用在了對軍隊的武裝上面,從而使得軍隊的戰斗力變得極強。 而大明的鋼鐵,都被那些不良商人賣給了敵人。 制造火器需要很多優質的鋼鐵,制造農具,水利機器等也需要很多鋼鐵,鋼鐵是發展的基礎之一。 鋼鐵巨艦的大航海時代還沒有來臨,蕭升和朱由檢想要讓大明成為蒸汽鐵甲艦大航海時代的開啟者,而這也是需要鋼鐵行業作為基礎的。 高級技術方面,背靠現代化世界的大明不用為此擔憂,只要第一批新式學堂的學生畢業,那么他們就可以快速地學習新的高級知識,掌握高級技術。 而基礎工業,就成為了制約大明大踏步發展的主要原因。 蕭升每天忙忙碌碌安排煤炭,鋼鐵和水泥工廠的建設,就是為了給今后的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六十八章在評論區)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