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圍網像伸開的兩臂,攔住魚群,隨著兩個張開的網臂在出網口匯合,魚群最終會落入長長的圓桶狀網兜。” “所以,最后能裝多少魚,上限是圍網能攔住多少,下限是網兜能裝多少。” “為什么這樣就可以抓住魚呢?”文昊反問, “這是因為,在冬季,水面冰封后,冰下的水溫通常保持在零上4度左右,在這個的溫度下,魚會扎堆兒呆在一個地方不動。” “到這里,李叔您就明白漁把頭的作用了吧!”笑著看著李叔說。 “找魚,然后指揮眾人圈住它們!”李文軍干脆利落。 “得嘞,李叔果然是軍人出身,干慣的就是穿插包圍的活計,我口水都說干了,您十二個字兒搞定!”文昊有點悻悻然說道。 看到他的樣子,李文軍冷峻的臉上露出一點笑意,喬嬸兒卻不管不顧的哈哈大笑,引來眾人詫異的眼光。 她太滿意了,如此技術,不藏絲毫,傾囊相授,事無巨細,娓娓道來,是個很棒的少年! “如果上面說的是總攬全局的核心技術,是領導的干活,那么,接下來就是執行層的技術活,算是高級技工活。” 文昊賣了一個小俏皮,接著說: “上面全是規劃,抓不抓得住魚,得看干的咋樣。”文昊猛一揮手。 “這一個過程分三步” “第一步,打眼。 就是用冰镩把出入網口先打出來,一般兩三米見方,然后沿著劃好的走桿線,隔七八米鑿出一個冰眼,一般直徑30厘米左右。” “冰眼需要很多,他們把出入網口連了起來。” “冰眼之間的間隔取決于走桿的長度。” 文昊伸手指著近處遠處的走桿線說到。 “打眼時,需要人不停的把碎冰掏出來,清理干凈冰洞,所以需要配合。”文昊沒有停歇,繼續說。 “第二步,走桿,這部分要求技術最高。” 文昊說著話,開始引著兩人,沿著走桿線走起來, “走桿需要3人配合作業,1人撥桿、1人校桿、1人拉繩。” “撥桿,是一個前面有u形金屬頭的長桿——咱們提前準備的那個工具就是,用撥桿把冰層之下,水面之上漂浮的“引線桿”往前撥動。” “校桿,就是校正方向,確保“引線桿”沿著冰眼連成的直線方向前進,當然中間還要拐彎。” “拉繩,就是撥桿的人把桿子撥動后,會隨后揪出桿后面的那個細的“引繩”,這時“拉繩”的人就會用鉤子將“引繩”往外拽冰眼,同時拖著拉網入水前行。” “就這樣,一步步拖著拉網前行,直到引繩從出網口出來。這以上就是走桿,李叔有不清楚的么?”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