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瑜真竟被劫匪綁走?可她那日歸來后,明明說自己迷了路啊!心中存疑的赫舍里氏怕太后笑話,沒敢多問,又寒暄了幾句,這才告辭離宮。 一路上,她都懸著一顆心,猜測著傅恒是否知曉此事,難不成他也被瑜真騙了?倘若真是玹玥綁架了她,按照她那得理不饒人的性子,應(yīng)該立即告狀才對,為何一直忍著沒吭聲?難道真的遭人侵犯,才不敢說出來,怕被丈夫嫌棄? 若果真如此,一個不清白的女人,怎么配做傅恒之妻?火冒三丈的她一回府,才下馬車,便讓人去請瑜真到德輝院,準(zhǔn)備嚴(yán)加審問! 彼時瑜真并不在昭華院,她正與小禾一起去看望七夫人,原來七夫人有了身孕,才兩個半月,還沒告知太夫人,想等三個月之后再說。瑜真自該恭喜,同時也得替她保密, 幾人正說著話,外頭有丫鬟來報,說是太夫人有請九夫人去一趟。瑜真見她神色惶恐,料想不會是好事,便問她,“可知是為何事?” 那丫頭也曾收過九夫人的好處,便如實回道:“具體的奴婢不曉得,只知道太夫人自太后宮中回來之后,便神色不愈。” 太后?難道太后還因著上回之事記恨于她?跟太夫人說了什么? 擔(dān)心太夫人刁難她,七夫人決定陪她一道前去,去德輝院的路上,小禾不禁猜測著,“到底太夫人知道了什么,何故發(fā)火?” 此時的瑜真也不敢肯定,只是推測著,總不可能是為皇上打玹玥的耳光罷,那是圣命,與她無關(guān),沒道理怪到她頭上,難道是因為她跟太后犟嘴,太后跟她婆婆告狀?若只是為此,也沒什么可怕的,就怕更嚴(yán)重! 猛然想起,傅恒曾當(dāng)著太后的面,將她被綁架一事說了出來,此事皇后也知曉,但皇后不是多嘴之人,想來不會刻意跟太夫人提起,最大的可能就是太后說出此事,太夫人才會大動肝火,找她算賬! 一切都是她的猜測,只有去后才曉得真相。瑜真告誡自己要冷靜,不能自亂陣腳,也許事情并沒有她想得那么糟糕。可是才進(jìn)屋請安,太夫人也不賜座,渾沒了平日里的親厚,只呆著一張臉,冷冰冰問她, “那天你陪璉真去寺廟,究竟發(fā)生了什么?這是最后一次機會,你若肯坦白,還可從寬發(fā)落,若再有所瞞騙,必當(dāng)家法處置!” 既有此問,瑜真便可確定,必定是綁架一事被揭發(fā),那她再不承認(rèn)便是狡辯,無奈之下,她只好如實交代, “那日上香之后,兒媳與幾位嫂嫂又去往后山,她們采桃子,我去賞荷花,冷不防被人迷暈……” 話未說完,太夫人已然震怒,“果然是被綁架,那你為何說是迷路?” 還不是傅恒交代她不要說出實情,可她又不能把責(zé)任推給傅恒,太夫人聽罷只怕更生氣,想了想,瑜真便東拉西扯,找了個義正言辭的理由, “當(dāng)時我醒來就在一個山寨之中,兒媳還以為是劫匪,后來覺察出異常,九爺又去康王府追查,但只是猜測,并無證據(jù),幾番查探,終于查到是玹玥指使,但她死活不認(rèn)。 九爺念在富察府欠著康王府一條人命,最終不予追究玹玥的責(zé)任,不了了之,兒媳想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反正沒受傷,也就沒公開。”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