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二章 玉山七賢-《大唐小侯爺》
第(1/3)頁
藍田縣。
玉山。
清溪村。
日上三竿之后,一生致力于書寫歷史的柏原先生命人搬來一把椅子,放在門前太陽灑落的地方。
初秋的玉山早晚有些冷,一直到日上三竿的時候,才出來透口氣。
與褚遂良修正史不同的是,柏原先生致力于還原歷史真相,這和李二的政治目的有很大的沖突,所以,終其一生都不去長安做官。
但是,他的影響力還是很高的,唐時文人的環境相對輕松,所以,柏原先生才得以幸存,真正的歷史才得以保存下來。
仆人遞上一杯茶,開蓋,打去浮沫,一股茶香味飄來,帶著舒爽的心情喝了一口,吐了一口長長的濁氣。
一封來自長安的書信徹底打破了小院的寧靜。
信是他的好友國子監祭酒范崇厚寫的,意思是請他出山主持此次科舉秋試。
柏原先生看罷,突然暴起把書信撕的粉碎,紙屑撒的到處都是。
轉身回到屋里一氣呵成的寫了一份斷交書讓送信之人帶回長安。
此生不入長安在斷交信里寫的清楚明白,如若朝廷苦苦相逼,只有以死抵抗。
書生是義氣的,最易走極端,他們心中有理想,有抱負,可以為自己的信仰而死。
看著穿著官衣的小吏匆匆下山的背影,柏原先生再一次坐進藤椅里,仰頭閉目,往事一幕幕涌上心頭。
大業三年,柏原先生進士登科,隨后入朝為官。
和范崇厚、顧凡之、陳司禮、傅佑坤、虞世南、歐陽詢一同進入國子監,負責史書的修編。
后來朝廷內憂外患,大廈將傾,七人來到玉山,繼續編修。
被人稱為玉山七賢。
后來李唐得了天下,其余六人響應朝廷號召,出山為官,只有他一直留在玉山別院,致力于史書的創作。
七人中,他和范崇厚、虞世南關系最好,后來也一直保持著聯系,他在山上的一切用度都來自兩位的接濟。
三人的性格造就了他們不同的地位。
范崇厚為人圓滑,善于交際,這些年左右逢源,屢屢得到提拔,現在做到了國子監祭酒的位置。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大姚县|
会理县|
麟游县|
诸城市|
读书|
章丘市|
织金县|
郧西县|
浪卡子县|
武宁县|
那坡县|
曲周县|
太和县|
梧州市|
郴州市|
乐亭县|
元氏县|
唐山市|
贡山|
阳泉市|
五原县|
奈曼旗|
福贡县|
奉节县|
张家界市|
荥经县|
乐陵市|
鄂伦春自治旗|
和龙市|
同德县|
中卫市|
武汉市|
昌邑市|
姚安县|
扎鲁特旗|
绵竹市|
宣化县|
天水市|
屏南县|
通渭县|
德清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