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方氏兄弟-《聊齋狐婿》
第(1/3)頁
臨安南鄉(xiāng)有一譚公祠,乃三百年前鄉(xiāng)人修造,用于敬奉一位真人。
此人名叫譚子橋,號白石居士。
他出生東萊,隱于臨安,少年中舉,做過三年知縣。
后, 家母亡故,辭官守孝。
期間遇一位仙道,每日攀談黃老之術(shù),不自覺得其真?zhèn)鳌?
自修黃老,譚子橋不娶妻不戀俗,終日行走于靈山大川。
某年來到南鄉(xiāng)白石山, 甚喜此處山林, 在山腳下蓋一草廬, 獨居二十載,每日入山采藥入市換錢,多則周濟窮人。
聽聞他居此山時,猛獸都安伏許多,曾有一只受傷雌虎匍匐草廬,譚子橋不懼取草藥為它治傷。
數(shù)月之后,鄉(xiāng)人都見先生身邊多了一侍女,說話聲音很大,膽小之人不敢近身。
一日,譚子橋與鄉(xiāng)人說‘我將死,若不愿見我暴尸家中,請將我葬于草廬邊,不要立碑厚葬。’
鄉(xiāng)人們記下先生之言,三天后再來草廬,果然他肉身已死。
眾人遵照遺囑,將其死尸埋在草廬院中。
過了三年,有鄉(xiāng)人說‘在江陵遇到先生了’,還有人說‘在蜀地見到先生以及侍女’。
此事傳開,鄉(xiāng)人都認為子橋先生成仙了, 便在草廬原地修建一座‘譚公祠’,兩邊修造十二元辰石像。
后世鄉(xiāng)人,稱此祠為‘真人廟’,或叫‘譚仙廟’。
現(xiàn)在依然香火不絕,常開廟會。
南鄉(xiāng)周邊各村百姓愛來此地趕集,售賣山貨諸物。
今日小雪,卻不減廟會熱鬧。
見祠堂前一條橫石路,鄉(xiāng)人并肩接踵,叫賣吆喝聲遠遠能聽到,升起煙氣兩里外可見。
劉彥、萬山、沈煉三人騎著駿馬,談著‘子橋典故’,瞭望廟會景象。
祠堂東邊一二里,見一叢村落,即是他們此行目的地‘南鄉(xiāng)’。
楊萬山面迎風(fēng)雪道:“不想臨安有此人煙集市,只怕譚公也想不到,羽化之后受此香火。”
劉彥笑說:“子橋先生淡泊名利,在此山返璞歸真, 百姓幕起事跡,才有今日廟會之景。我等既來,當(dāng)去敬上一炷香。”
“估計在集市上,便能見到余家豆腐。”
說話一拍馬臀,先一步與胯下馬兒踏雪而去。
他今日算是第一次駕馬出游,剛出城時還有些不熟,好在馬兒受他驅(qū)使。
十幾里奔行下來,已能熟練駕乘馬匹,略有心得在身。
不過一盞茶功夫,三人馬蹄在集市口停下。
他們隨手牽韁繩,穿過人流去往祠堂。
交上十幾文請馬夫拴起來,后入祠堂上香敬譚真人。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个旧市|
邢台县|
临江市|
新津县|
林周县|
香港
|
利津县|
兴安县|
西藏|
论坛|
香河县|
正安县|
临澧县|
开原市|
水城县|
五大连池市|
台南县|
驻马店市|
西盟|
广州市|
景谷|
松江区|
北流市|
南宁市|
鲁山县|
增城市|
兖州市|
定州市|
全南县|
聊城市|
永清县|
博野县|
松江区|
读书|
汤原县|
准格尔旗|
阿拉善左旗|
响水县|
邵武市|
商洛市|
延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