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 養情問學-《聊齋狐婿》
第(2/3)頁
“當下公子儒學境地,大抵等同我佛門‘般若禪師’了。”
“阿彌陀佛。”
劉氏歡喜念聲佛號。
出家人不打誑語,聽五臺山高僧都親口承認,她心里爽然開闊。
又問:“那我兒可得‘真慧’?”
真慧是佛家禪宗的話,是指‘慧性’。
大意是智慧之性,聰明之心。
慧靜持禮,菩薩笑說:“公子早得真慧。他聰明慧光于印堂妙顯,光明可照貧尼根性。”
“昔日在船上,貧尼幸得公子借慧, 助我修讀《心經》。”
劉氏驚詫三分, 內心更喜,思量道:“若是如此, 我兒豈不是有佛根?何不與她修此佛緣?”
想著,她內斂心思,讓阿九照法子弄湯圓給月兒吃,與慧靜請教起‘儒家學問與佛法之別’。
阿九帶著玉娘母女去書房,劉彥所作《湯圓賦》就在書桌上。
借她們鬼神之眸,見賦文之上文境升騰,滿紙明光上涌匯聚成一團浮圓,似個湯圓大小。
文下留白,還畫著一碗湯圓,可見碗里水光蕩漾、冒熱氣。
小月兒扒著桌子嗅氣,覺得比老夫人碗里湯圓氣還香甜。
玉娘觀贊道:“賢弟儒術又見長進了。只聞賦文之氣,即知文章不俗……”
阿九只手弄香火,變出一湯勺、一湯小碗,直接拿勺子舀取賦文之浮光,盛到碗里化作湯水。
她笑說:“公子尚未通達‘文氣生香之境’。玉娘姐所嗅不是文氣,乃賦文之意、之精氣。”
“此意精氣,聞著清香,是因為言辭達意了。”
“公子寫出湯圓美味口感,賦文承載其意,便得此‘味道’。”
“有味道,再配以公子妙筆文采、真學潤色,才能做‘湯圓餡’包給你們吃。”
“這篇賦文,公子已賞賜給姐姐和月兒。”
“大約有一百字的文光,夠你倆吃兩個月的湯圓了。”
“是真哩?”
月兒童言喜悅,大眼看阿九又看湯圓。
沈玉娘已非昔日齊氏。
自她修鬼仙煉魂,便明白真學文光之妙,不想賢弟今日如此厚賜。
她吃驚問:“妹妹說,賢弟他特意作賦給我母女?”
“嗯。”
阿九舀一勺‘賦意’,右手凝香火化面團,把‘賦意明珠’包裹其中,兩手團成球,弄好攤手給她母女看。
見她弄出這‘湯圓’,外包香火煙氣,內中文光透出光暈,清亮靈動,似霧中月。
小月兒忍不住手指點觸,覺得好看又好玩。
阿九含笑把包好的‘湯圓’放入碗中。
這才答玉娘的話,說:“公子非吝嗇之人。”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漠河县|
松桃|
五寨县|
桐柏县|
信阳市|
漳平市|
宝应县|
谢通门县|
同心县|
云阳县|
隆昌县|
常州市|
彩票|
武穴市|
绥化市|
达孜县|
吉水县|
柯坪县|
武功县|
自治县|
荥阳市|
双辽市|
高台县|
新巴尔虎右旗|
克拉玛依市|
翁源县|
故城县|
马山县|
临潭县|
高平市|
偏关县|
黔东|
卓尼县|
图们市|
荔浦县|
禄丰县|
白河县|
柏乡县|
平安县|
波密县|
保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