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148章 送鬼離鄉(xiāng)-《聊齋狐婿》


    第(1/3)頁

    “此處疫鬼起碼有兩三千眾。”

    “西湖水主把眾鬼豢養(yǎng)于此,為何意?”

    后西湖,少年逸仙風隱虛空,望山下湖畔。

    目光穿過陰霾疫氣,見湖邊熱鬧非常,香火所化宴席從南到北沿湖鋪設,足有百席場面,    可謂大排筵宴。

    眾鬼分席而坐,歡鬧吃喝,每席至少有二十余眾。

    如此算下來,此處疫鬼少說也有兩千。

    此外,另有一百水府兵卒披盔戴甲把守四周,星羅分布看守眾鬼。

    觀察少許,    那逸仙選一處兵卒疏漏之地落腳。

    劍指招來疫氣裹身,    魂兒變化成衣衫襤褸,寒酸書生鬼,混跡在眾鬼之列,游走四顧,聽他們說話。

    在吵吵歡談中,他發(fā)現(xiàn)這些疫鬼不單是州府鄉(xiāng)民,還有余杭、錢塘等各縣各鄉(xiāng)災鬼……

    似乎西湖把整個杭州地界疫鬼,全都收羅到此豢養(yǎng)起來。

    “莫非這才是臨安災象轉(zhuǎn)變之根源?”

    “西湖神明如此耗費香火供養(yǎng)他們,一旦山窮水盡,這群鬼豈不要聚眾為禍?”

    逸仙想著,但轉(zhuǎn)念一思覺得西湖不可能這般空耗香火,其中必有緣故!

    他邊走邊看,在眾鬼席間穿梭,探聽更多有用消息。

    走到中間第五十席,忽有一老鬼扯嗓子叫住他:“公子可來此席吃喝……”

    逸仙回顧,見鬼翁農(nóng)家之貌,    有六十多歲。

    同席眾鬼各有其貌,老中青少皆有,    其中有個書生貌疫鬼,很是有禮。

    他拱手相邀逸仙,道:“我觀仁兄也是讀書人,未知尊姓表字?小生余慶先,余杭人士。”

    逸仙還一禮道:“小生張子蓮,臨安人士……”

    “臨安人?”

    “仁兄臨安人?”

    ‘臨安人’三個字脫口,使得滿桌眾鬼驚訝看他,仿佛看見稀客一樣。

    逸仙不知眾鬼因何詫然,暗說:“臨安縣有何變故嗎?容我探探他們。”

    “小生確為臨安人……”

    同席鬼翁笑問道:“公子不在貴縣享福,如何跑來這邊吃苦?”

    書生鬼余慶先又問:“子蓮兄幾時死的?當日貴縣祭鬼,仁兄不在嗎?”

    張逸仙稍作思量,答道:“小生月初病死,蒙一位仙道收容數(shù)日。他說,今夜西湖有機緣,便把我送來此地。”

    “不知余兄、阿翁所言何意?”

    “臨安有何變故?”

    “原來子蓮有‘仙家蔭庇’造化,難怪不知本鄉(xiāng)之事。”

    余慶先和同席眾鬼解了疑惑,請他落座入席,分別講述‘臨安祭祀鄉(xiāng)鬼之事’,以及‘祭鬼后新任縣城隍在鬼谷造城池。’

    “如今貴縣災鬼都得解災了,    且都有安身之所,    不必在外游蕩……”

    “是呀,    貴縣劉世才劉公子,真乃大德君子。無他,臨安鄉(xiāng)親不得安身解災。”

    “聽說,世才先生之祭文,引得上天降旨修城。”

    “而且我聞,先生祭文蘊藏儒家真學文氣,焚燒之后化成一座金山,至少百萬香火哩。”

    “是,阿翁說的極是。”

    “劉世才先生不是小生這等讀書人,他乃我儒門真學士,筆下通玄,心有明光……”

    “唉,學生死后方知《青竹雅集》所言非虛,真是愧對先圣諸子。”

    眾鬼議論談說,逸仙逐漸通透。

    他恍然明白‘臨安變故真正根源’!

    暗自道:“原來劉世才乃儒門真學,但要想一篇祭文化解三千疫鬼災氣,儒術起碼要大儒之境。”

    “他如何做到?可能是另辟蹊徑,也許是以上品文章為引,牽動文道合力相助,方成就之功。”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正定县| 铁岭市| 沙湾县| 仙居县| 沧州市| 蒙山县| 上犹县| 花莲市| 东莞市| 柳林县| 河池市| 乌海市| 开原市| 修水县| 吉隆县| 武强县| 浏阳市| 涡阳县| 黔江区| 蓬安县| 台东县| 榕江县| 朔州市| 云林县| 丰县| 上杭县| 成武县| 定安县| 桐庐县| 洞口县| 沅江市| 磐石市| 洛宁县| 东丽区| 庆城县| 蕉岭县| 永泰县| 安康市| 筠连县| 武清区| 巨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