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九章 皇上來了-《崇禎大帝國》
第(2/3)頁
而這些單位前面,就是被高大紅墻包圍的御內廣場,兩者只有一墻之隔,相互不能通視。
崇禎皇帝一行人從承天門出發,站在金水橋上就能看到紅墻盡頭雄偉的正陽門。
這紅墻之內的廣場,也就是后世天朝最著名廣場的一部分,紅墻內的廣場東西寬五、六百步,南北長約一千六百余步。
厚重的紅墻頂上還堆積著厚厚一層白雪,猶如戴著一頂白帽子,而地面上的積雪卻清理的干干凈凈。
在崇禎皇帝看來,雖然眼前的景色看起來異常的厚重大氣,但是空蕩蕩的廣場上,卻缺少了一絲人氣。
老王和三、四名隨堂太監站立在崇禎皇帝的身后,不知道皇爺為什么在此停留,這空曠寒冷的廣場,實在沒有風景可看。
突然間,皇爺不大的聲音傳來,“朕以后要把兩邊的紅墻拆了,在這里閱兵升旗。”
老王聽到皇爺的言論,連眼皮都沒眨一下,依舊攏著手低眉順眼的站立著,等待皇爺發表完自己的感慨。
這半年多來,皇爺總有一些出格的言行時不時的從嘴邊蹦出來,習慣了。
作為皇爺身邊最為信任的太監,老王剛開始也許還會惶恐的勸諫一二,試圖讓皇爺謹言慎行,不要影響自己的形象。
但是到了現在,皇爺的言論已經對他免疫了。
老王覺得與其去勸諫皇爺慎言,還不如讓皇爺身邊服侍的太監們閉嘴,這樣似乎更簡單一些。
做出了決定的崇禎皇帝,見沒有人附和自己,略微感到遺憾。
不過,這也沒辦法,這些隨堂太監雖然貼心,可終究是天子家奴身份,顯然裝瞎子裝聾子更恰當。
“走吧!”崇禎皇帝抬腿往前邁去。
京營已經掌握在手里了,現在,是解決五軍都督府的好時機。
五軍都督府的前身是大都督府,是太祖朱元璋未稱帝之前掌控軍權的機構。
而以大都督府都元帥進位的老朱同志,深切明白一個事權統一,節制中外諸軍的大都督府,對于皇位是一個多么大的威脅。
因此洪武十三年,老朱同志廢除大都督府,以五個地位平等的五軍都督府,分別管理京師及各地衛所。
老朱設置制度,成祖小朱完善制度。
于是,就形成了五軍都督府和兵部都聽命于皇帝,完成了軍權高度統一。
具體來說就是五軍都督府有統兵權而無調兵權,兵部擁有調兵權而無統兵權,五軍都督府和兵部相互節制互不統屬。
但土木吧之變后,隨著勛貴集團的迅速衰弱,文官集團的勢力開始迅速擴張,大明的文武制衡制度也就漸漸破壞殆盡了。
到了大明中后期,五軍都督府已經失去了參政﹑議政權。
由總內外諸軍事的中樞機構,變成了處處受制于兵部的單純執行命令的下屬機構。
于是,造成的結果就是,誰都不把五軍都督府當做一回事。
特別在文官眼中,總兵和走卒也沒什么區別。
總兵官到兵部接受命令時,都要在府堂外長跪。
偶爾有將官行長揖之禮的,都會被認為不識大體。
造成這樣的原因就是武將的升遷自己部門說了不算。
武將的升遷罷免捏在人家文官手里面,就問武將怎么能嘚瑟起來?
現在崇禎皇帝拿回武選司考功司,就是要斬斷文官集團伸到軍方的手。
如此,文武并重才能真正實行。
當考功司和武選司被五軍都督府拿回去,那這個權力就大了。
一時之間或許不能徹底改變文官壓倒武將的趨勢,也不能一掃以文御武的情況,但是絕對能夠讓無數武將歡欣鼓舞。
當然,前提條件是必須剔除部分腐朽不堪用的勛貴,引進有能力且忠于自己的新勛貴。
例如平頭哥曹文詔和女英雄秦良玉。
只不過,現在他們都在操練新軍,根本無暇理會五軍都督府的事情。
這些,就要崇禎皇帝親自上陣了。
因為,除了他,沒有能理清這些勛貴。
在老王的帶領下,崇禎皇帝朝目的地走去。
在前軍都督府門前,一位身著單衣的士兵正執長槍站在門前守衛著。
而除了這名士兵之外,門前再看不到一名守衛了。
從外面辦完事返回來的經歷司工房吳司吏,走出轎門看到在寒風中瑟瑟發抖的士兵,不由眉頭皺了皺。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昌宁县|
防城港市|
阿合奇县|
咸宁市|
铁岭县|
曲阜市|
梅州市|
丽水市|
明光市|
资溪县|
邵阳市|
衡南县|
贺州市|
缙云县|
古交市|
汉阴县|
嘉禾县|
安义县|
寻甸|
金堂县|
金山区|
墨江|
阿瓦提县|
泌阳县|
漳平市|
西贡区|
云浮市|
青河县|
繁峙县|
平原县|
琼结县|
宝坻区|
中方县|
夏津县|
开阳县|
青河县|
满洲里市|
聂拉木县|
泸溪县|
麻栗坡县|
南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