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玄奘雙手合十說道:“阿彌陀佛,施主請問,貧僧若是知曉,定然知無不言!” 林東點了點頭,隨后問道:“敢問玄奘法師,如何理解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聽到這太初道主,與自己討論佛法教義。 原本有些失魂落魄的玄奘,眼眸之中不禁恢復(fù)了一絲神采。 “世人皆對此話有所誤解,所謂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并不是指一個壞人,金盆洗手之后,便會成佛!” “而是指一個人面對困境,明明擁有拿起屠刀的能力,卻選擇將屠刀放下,以善良悲憫之心,感化敵人,方可是真正的放下屠刀,亦能成就自我婆娑之佛!” 聽聞這一番話。 林東欣賞的看了一眼這玄奘。 不愧是金蟬子轉(zhuǎn)世,這佛心還是不錯,比之觀世音菩薩那等中途判教之人,卻是要好的太多了。 就比如在西游記后傳當(dāng)中,最大的反派五天,看不起如來,厭惡靈山一眾菩薩佛陀,卻唯獨對這玄奘情有獨鐘,這...不是沒有原因的。 一旁的李世民,此刻也是頗為意外的看了一眼玄奘。 畢竟,林東所問,正是他之前頒布的三條法令中的一條有關(guān)系。 而這玄奘的回答,也讓李世民明白了何為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并不是表面上看的那樣,去原諒犯下惡事的惡人。 “玄奘法師不錯,不過貧道還有一個問題!” 林東嘴角微微上揚。 雖說他比較欣賞這唐僧,但是兩人畢竟立場不同,該做的還是要做。 “施主請問!”玄奘雙手合十。 “敢問法師,釋門素來便有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那如若這人是惡人,救下之后,會導(dǎo)致更多人喪生,這是德還是孽?” 這個問題,實際上也是一直困擾玄奘的地方,這么多年一直都沒有想通。 這也是玄奘之前聽到西方有大乘佛經(jīng)的時候,心中激動萬分的原因,便是想要從大乘佛教中找尋答案。 片刻之后。 玄奘長嘆一口氣。 知道便是知曉,不知曉便是不知曉,面對這個問題,他沒有充當(dāng)謎語人進行狡辯,又或者進行詭辯,大大方方的便承認(rèn)了。 “貧僧無能,此問無法回答,或許去往那西天求得真經(jīng)后,便可得知真正的答案!” 林東微微點頭,隨后繼續(xù)問道:“若是你遇上此惡人重傷,你是救還是不救?” 面對這個問題。 玄奘卻沒有絲毫的猶豫說道:“若是貧僧遇上,便一定會救!” “哦?那此惡人被救下之后,再做那濫殺無辜之事又如何?”林東沉聲問道。 “阿彌陀佛,貧僧乃釋門中人,最看不得生靈死亡,被殺戮之事!” “既然救下此人,那必定盡心教誨,阻攔此人做那殺戮之事?!? “如若..如若此人還是害人,貧僧愿以死謝罪!” .... 玄奘這一番話下來。 成功的讓所有的人對其刮目相看。 不管先前那觀世音菩薩做了什么事兒,至少這玄奘法師的心境讓人敬佩。 林東對此也是欣賞不已。 怪不得無法無天的孫悟空,在被這玄奘收下之后,被管教的服服帖帖。 其實與孫悟空頭上的緊箍咒沒有太大的關(guān)系,而是這玄奘的心境,感染了孫悟空。 當(dāng)然。 玄奘這般做法。 林東雖然欣賞,但是卻不贊同。 在他看來,你犯下惡事,便將其打殺了便是,正好可以用來殺雞儆猴,給那些即將準(zhǔn)備行惡之人看看,是什么下場。 “玄奘,貧道再問你最后一個問題!” “是眾生蕓蕓重,還是釋門重?”林東語氣低沉,神色幽幽的說道。 同樣的。 面對這個問題。 玄奘也是沒有絲毫的猶豫,當(dāng)下便鄭重的說道:“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 “眾生蕓蕓為大,若是能換來眾生安寧,貧僧即便是墮入地獄深淵,亦無悔!” 聽聞此話。 林東的嘴角泛起一絲弧度。 他這問題,便是想要在這玄奘的心中埋下伏筆,為將來的事情做打算。 說不定直接能來個釜底抽薪,將這玄奘弄到太初道庭當(dāng)中去,蓄發(fā)留須之后,也附和道門的形象。 更何況。 這玄奘雖說在西游途中,表現(xiàn)的圣母了一點,但其心智堅定卻沒的說。 再加上其真靈乃是金蟬子,跟腳上也沒有問題。 這等人物放在釋門當(dāng)中,還真是有些浪費了,不如去他那太初道庭,真正的為人族百姓,做一番實事出來。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