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他們兩人說起來都算是眾望所歸。 但司馬眕這句話的真正意思是,讓天符帝內心自己抉擇,看看他心屬哪位。 能在朝堂上居于高位的,哪個都不是省油的燈,沒誰會輕易置身于這種事。 從司馬眕這里也沒能得到回答,天符帝眼中閃過不滿之色,呵斥道:“朕讓你們來,是想你們給朕討論出答案的!” “而不是讓你們把問題拋還給朕!” “一問道儲君人選,你們一個個便猶猶豫豫,你們就是如此回應朕的期望?” “你們讓朕如何放心……咳咳咳!” 天符帝說著便忍不住捂著嘴咳嗽了起來,臉上的神色滿是痛苦。 “陛下!” 群臣都被嚇了一跳,以為天符帝突然病發了,但好在他很快便緩和了下來。 但見到他的模樣,群臣也猶豫了。 于是鎮國公主動開口道:“陛下,臣以為二殿下性情果毅,在前線往往身先士卒,深得軍中將士敬仰。” “大殿下雖然有治國之才,但如今這大爭之世,正需要二殿下這般有進取之心的君主,來帶領我大周走向強盛。” “因而臣支持二殿下為儲君之選。” 鎮國公拱手行禮,深深低頭。 他是第一個做出表態的。 很快太傅趙夔也站出來說道:“陛下,臣不同意鎮國公之見。” “我大周如今剛剛經歷兩場戰爭,正需要修生養息,不宜再起戰端。” “大殿下輔佐處理政務多年,在陛下任命監國這段時間內,也是把所有政務都處理的井井有條,有明君之風。” “臣認為大殿下可為儲君。” 太傅趙夔支持的是大皇子,剛好與鎮國公支持的二皇子相對。 兩個皇子,代表的是兩個方略。 大皇子是修生養息,安穩發展;二皇子就是積極進取,與諸國爭霸。 這也是長久以來文臣和武將之間的矛盾,武將想要建功立業,而文臣則想治國安穩,前者期盼戰爭,后者厭惡戰爭。 見兩人各執一詞,天符帝嘆了口氣。 “罷了,此事再容朕想想吧,你們都且退下,四弟你留下來。” 天符帝單獨點名了一直沒說話的淮信王留下,然后揮手令群臣退去。 群臣紛紛退下,但從淮信王身邊經過時,都忍不住悄然看了后者一眼。 值此關頭,天符帝留淮信王干什么? 難道說是為了徹底解決這個隱患? 群臣的心里思緒各異,因為誰都清楚淮信王有造反的想法,而天符帝怎么可能不清楚? 如今壽命將至,說不定就想將淮信王這個大周的隱患給徹底解決掉。 眾臣很快便離去了。 永安宮內只剩下天符帝與淮信王。 “唉……” 天符帝有些疲憊地坐在了龍椅上,搖頭自嘲道:“朕做了一輩子皇帝,在朝堂上跟他們斗了一輩子。” “如今快要死了,都還得跟他們勾心斗角,真是一刻都得不了安生。” 他今日著急群臣過來,其實目的根本不是看看他們支持誰,而只是為了通過他們,將自己將死的消息傳遞出去。 以身為餌,勾出潛在的魑魅魍魎。 大周舊帝將亡、新帝未立之前,必然會有許多人趁機跳出來搞事情。 而他的目的就是想在臨死前把這批人釣出來,然后帶到陵墓里去! 隨后他又望向淮信王,說道:“也只有你才是朕真正能信任的人了。” “這幾十年以來一直讓你假裝想造反,讓你得了一句淮信王之心路人皆知的譏諷之語,你可怪朕?” 這里沒有外人,他與淮信王說話自然不需要顧忌,都是直來直去。 外人都覺得他們在互相猜忌。 殊不知他們兄弟兩人是真正的手足兄弟,淮信王也是天符帝唯一信任之人。 此時淮信王也不再沉默,搖了搖頭后說道:“皇兄為大周殫精竭慮一輩子,臣弟對皇兄只有敬佩。” “至于臣弟做的那些事情,都是為了大周而已,這本就是職責,又有什么?” 他做的那些事情都是他心甘情愿。 為了大周的穩固,為了制衡世家,必須要有一個人站出來與之對抗。 天符帝身為皇帝不能親自下場,便只能由他這個藩王出面,而且分量足夠。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