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李青在茶攤喝完茶以后,便帶著敖雪返回了驛站,但他一路上在思索茶攤上客人的話。 離國禮部尚書朱宕的事情他剛剛大概了解了一下,對方是因為推崇他“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這些思想,并且在上次周國和蠻族大戰時,力諫離陽大帝不要趁機出兵,顧全人族大義。 而這也導致了朱宕被直接下獄問罪,雖然罪不至死,但前途肯定是保不住了。 聽到這件事情李青的心情有些復雜。 “離陽雖然國力強大、兵力強盛,但卻將國家與人族割裂開了,不知道何為人族大義。” “離陽大帝固然是雄主,可終究少了格局和大義。” 李青長嘆一口氣,合上手中的書本,那是他在記錄自己在離陽的所見所聞。 離陽大帝志在統一天下,這是人盡皆知的事情,他也從未掩飾過自己的野心,而且他也證明了自己的手腕與能力,引得大批人才相投。 但從上一次蠻族之事情來看,離陽大帝是把國家利益放在高于人族安危的地位上,這便少了格局和大義。 假若當時不攻打周國離國就會滅亡,那離國開戰無可厚非;但問題是當時并不是非戰不可,離國僅僅是為了利益而開戰。 而且最讓李青皺眉的是,離國滿朝上下,乃至百姓,都覺得開戰沒有錯,實在是…… 不過李青很快就收斂了這些思緒。 這些都不是他所能控制的,他此行的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和離國談判,讓離國退兵! …… …… 李青等人被晾在了驛站內整整五日。 五日內,都沒有任何禮部官員前來接見他們,倒是有不少離國的文人過來想求見李青。 畢竟李青的名氣本就十分大,再加上之前文章鎮壓蠻族百萬大軍、一日作詩詞數百篇的熱度還沒過去。 所以李青現在來到離國,消息不脛而走后,便每日都有文人拜訪,想見一見這位儒教教主、人族大賢。 不過李青都是讓孔祥德、王琰他們出面接待,自己稱病不和他們見面。 愿意很簡單,因為他明白,這些文人里可能有一部分是因為他的名氣來的,想要結交認識;但更多的,恐怕是為了想要得到文位,修煉儒道。 他之前答應了天符帝,在離國和周國戰爭結束前,不會為離國文人賜予文位。 君子無信不立,既然做了承諾便要做到。 避免見面就是最好的辦法。 就這樣,差不多在第六日的時候,離國禮部的官員才算來到驛站親自拜訪。 “敢問儒教教主可在?” 來人是禮部侍郎,他帶著一眾禮部的官員,臉上帶著笑,客客氣氣地朝在院子里掃地的孔祥德問道。 而聽到他的話,孔祥德只是瞥了他一眼,隨后回答道:“這里沒有儒教教主,只有大周使臣。” 無論是當初的李當先,還是面前的禮部官員。 他們都刻意提起李青儒教教主的身份、然后忽略大周使臣的身份,目的是什么不言而喻。 禮部侍郎的面色微滯,隨后再次笑道:“近幾日來禮部事務繁忙,未曾聽說周國使臣抵達王都,因而有所怠慢。” “陛下知曉此事后好好訓斥了我等,今日特令我等來請李先生入宮,覲見陛下。” “還請通報一下李先生。” 這個理由當真是敷衍到不能再敷衍了。 禮部的官員只要不遇到什么祭祀、典禮、節日等事情,平日里簡直閑的不能在閑了。 而外國使臣來訪是相當重要的事情,即便是沒時間也得抽時間去接待,怎么會一連忽視五日? 孔祥德聽到這話后剛想嘲諷幾句,但就在這時候,李青從房屋內走了出來,頓時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李先生!” 離國禮部侍郎面色一喜,上前行禮。 李青卻看都沒看他,只是對孔祥德說道:“叫一下王琰還有王薪,準備入宮覲見離國皇帝陛下。” “好。” 孔德祥放下掃把,轉身回房間叫人。 禮部侍郎見到李青無視自己,眼中閃過一絲怒色,但還是上前拱手道:“李先生,陛下只傳召您入宮覲見,并沒有傳召其他三位。” “為什么?” 李青站定,看向禮部侍郎,反問道:“我們是周國使團,出使他國,覲見皇帝是理所當然之事。” “而現在陛下卻單單召見本使而不見副使,難道這便是離國的禮儀之道嗎?” 禮部侍郎被駁得啞口無言。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