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如此機會,若是大皇子不抓住,那也不配競爭儲君了。 反而會讓天符帝對他大失所望。 果然,當大隊伍進入盛京城門之后,大皇子親自為天符帝和李青駕車,行走在朱雀大街上。 夾道歡迎的百姓,頓時又紛紛議論了起來。 無數讀書人,看到李青如此風光的一面,心中各種感慨。 “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安國公當真是我輩讀書人的楷模!” “待凝聚了唇槍舌劍之后,我也要去龍門郡參軍!” “值此亂世,又逢儒道顯化,正是我輩讀書人建功立業的大好機會?!? 隊伍一路前行。 隨著百姓之間的口口相傳。 幾乎整個盛京都知道天符帝為李青牽馬,大皇子為李青駕車之事。 終于,臨近傍晚時分,一干人等抵達了承天殿。 承天殿內。 文武百官列席。 天符帝端坐于龍椅之上。 此次覆滅蠻族之戰,功勞最大的一行人,立于大殿中央。 “封蠻族圣城,為大周開疆拓土三萬里,將整個蠻族草原都囊括到人族疆域當中。此番功績,當得上前無古人了吧?” 天符帝笑容滿面。 作為君王,他內心的激動和興奮,比任何人都要來得強烈。 絲毫平靜不下來。 禮部侍郎李璨上前一步,道:陛下,便是人皇治世之時,蠻族都只是向我人族稱臣納貢。而我大周,卻滅其族裔,盡占其疆土。此功,當得上前無古人! 滅蠻族,永絕大周北境之患。同時大周將獲得無數上好的戰馬,能夠組建更多的騎兵!也能獲得大量的牛羊,短時間內國內不再有饑荒之憂。 朝堂之上,又有安國公此等社稷之臣。 這昭示著大周國運蒸蒸日上,必將迎來前所未有的盛世! 李璨這番話,既對天符帝的胃口,又在不知不覺之間提醒著眾人,這些都是李青的功勞。 “哈哈哈!” 在一眾臣子的附和聲中,天符帝長笑三聲。 “有功就有賞,此番出征之將士,當按軍功爵論功行賞!” 說著,他看向吏部尚書,道: “立功之人的名單,早在五天前就給了你們吏部。將士們的賞賜,可擬了出來?” 聞言,吏部尚書臉色一僵。 支支吾吾地說道:“回陛下,這幾天吏部上下,全都在忙北境將士們論功行賞之事。除了安國公之外,所有立功之將士的賞賜都根據軍功爵制擬了出來。” 天符帝眉頭一皺,“為何安國公的賞賜沒有擬定?” 吏部尚書看了眼天符帝,有些欲言又止。 但又擔心被同僚攻訐,咬了咬牙,說道: “陛下,安國公在滄瀾城力挽狂瀾,又獨自鎮壓蠻族圣城,生擒蠻皇,并斬殺蠻族二百五十余萬。 若是按照軍功爵制行賞,安國公的功績,遠超大周最高爵位。賞賜給安國公的土地,更是達到大周近一半的土地。 這……” 天符帝一聽,臉色也立馬沉了下來。 這些天來,他光顧著高興,光顧著去宗廟祭奠歷代先皇。 倒是把軍功爵制給忘了! 李青的功績,若真的按照軍功爵制來施行。 大周一半的土地都得賞賜給他。 公爵這個爵位,顯然是遠遠不夠,更何況李青本身就已經是安國公。 王爵?王爵恐怕也是不夠。 更何況如今這種局勢之下,天符帝也不想大周多一位異姓王。 而且還是一位名聲、功績都已經達到頂峰的異姓王。 不知不覺之間,李青這個出身微末的狀元郎,竟然已經到了賞無可賞的地步了! 一下子,天符帝徹底反應過來了,頓時驚出了一身冷汗。 承天殿內的文武百官們,腦海中閃過四個字:“功高震主!” 此時此刻,他們一個個低著頭,不知道說什么也不敢說什么。 原本喜慶的承天殿,一下子就變得無比壓抑了起來。 鎮國公、長寧公主,更是用擔憂的眼神看向李青。 天符帝居高臨下將眾人的反應看在眼里。 作為皇帝,他也已經被架在高臺上了。 軍功爵制,是大周為了應對離國和蠻族南北夾擊的策略,目的就在于讓將士們在戰場上奮勇殺敵,同時招募更多人參軍。 若他不按照軍功爵制給李青論功行賞,那舉國之力抵抗離國將成為一句笑話。 若按照軍功爵制給李青論功行賞,那又該如何賞賜? 真的賞賜大周近半的土地?真的封李青為異姓王? 前一刻,天符帝看李青百般順眼,甚至親自為他牽馬。 這一刻,天符帝恨不得李青直接死在戰場之上。 “父皇!” 在一片沉默當中,大皇子站了出來,打破了承天殿的沉默。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