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綏靖手段,割地賠償這等喪權辱國之行徑,無異于亡國之舉,絕對不行!” 龍門郡以北五千里,這塊地太重要了。 這五千里地,全都是山丘密林。 即便龍門郡失守,若以此五千里山丘密林為屏障,也足夠大周與離國進行周旋。 可一旦這五千里山丘密林割讓出去,往后將是一馬平川的平原。 離國鐵騎,能一路沿著涇江,攻到盛京城下。 群臣也意識到了這一點,深深地感慨離國的用心險惡。 “可如今人為刀俎,我為魚肉。十日之內,若不答應離國的條件,龍門郡依舊要失守!不妨暫時舍棄這塊地,與離國虛與委蛇。 等到圣院建立,我大周將誕生近百萬儒道修士。屆時再展開反攻,將離國驅逐出境。” 殿閣大學士楊郢和丞相司馬眕在朝堂之上針鋒相對。 其余大臣,也紛紛發言。 有支持楊郢的,也有支持司馬眕的。 其中支持楊郢的大臣,占據了七成。 這些人當中,心中各懷鬼胎。 只要能保證自身家族的利益,即便改朝換代又如何? 若大勢不可違,即便大周被離國吞并又如何? 答應割地賠償的綏靖政策,逐漸占據了上風。 龍椅之上,天符帝看著爭執不休的朝中重臣,臉色越來越難看。 如此爭執下去,最后也只能由他這個皇帝進行裁斷。 可他自身,也在兩種應對政策之間進行徘徊。 割地賠償獻公主和親,這無異于喪權辱國,他心中一千個一萬個不答應。 可采用丞相司馬眕的方式,又的確如楊郢所言,逞匹夫之勇。 對大周而言,沒有絲毫好處。 即便最后崩了離國滿口牙,大周卻要倒在這場戰爭當中。 天符帝心中不甘,明明儒家大道顯化,創建儒教之人正是他大周官員。 只需要幾個月的時間,大周就能擁有一大批儒道修行者,軍力將急劇膨脹。 可偏偏離國,就是不給這個機會! 同時他心中也十分的后悔。 后悔三十五年前,出于制衡世家,同時又不敢將世家得罪死的原因,沒有聽淮信王所言,效仿離國進行變法改革。 當年與大周國力相差無幾的離國,如今迎來了新生。 六百萬大軍,這是一個光是想一想就令人窒息的數字。 “四弟,朕……悔不當初啊!” 天符帝眼中,浮現出深深的懊悔之色。 他雖然一直在制衡世家,但同時他又太需要世家的幫助了。 淮信王則認為世家是國之蠹蟲,不可不鏟除。 索性在變法改革的動蕩當中,逐一鏟除不聽話的世家。 只要經過一段時間的陣痛,就能迎來一片光明的前景。 當年淮信王,正是因為此事,所以才與天符帝漸行漸遠。 深深地吸了一口氣,天符帝平復心情。 看向群臣,道:“割地五千里、賠償一千萬兩白銀不可取。以強硬的姿態對抗離國三百萬大軍,亦不可取。 眾愛卿,朕要你們拿出一個折中的方案出來。助大周度過此次危難!” 承天殿眾臣聞言,紛紛低頭沉思。 折中的方案助大周度過此次危難,這太難做到了。 不付出一些代價,是不可能做到的。 見無人進言,天符帝將目光看向兵部尚書左光祖。 “左愛卿,你是兵部尚書。值此之際,可有對策?” 左光祖作為天符帝的妹夫,左家先祖,又是與大周立國的從龍之臣。 可謂是歷任大周皇帝的絕對心腹。 六十多歲的左光祖,緩緩出列。 道:“陛下,如今之局勢,大周所面臨之危機,皆在于立國和蠻族。” “臣以為,割地五千里賠償一千萬兩白銀,萬萬不可。” “臣愿出使離國,與離國進行談判。若能割地兩千里,甚至三千里。只要龍門郡以北的山丘密林,不盡數割讓給離國,留下一些緩沖之地,尤其是天樞城這座僅次于龍門郡的重地,必須留下。以此代價,換來短暫的和平時間,亦可接受。” “大周趁著這段時間,抓緊設立圣院,使讀書人皆成為儒道修行者。并以雷霆手段,盡快擊潰蠻族。” “隨后集全國之兵力,配合近百萬儒道修行者,則可抗衡離國。” 左光祖的建議,不似丞相司馬眕那般極盡,也不像殿閣大學士楊郢那般軟弱。 又的確是一個可行的方案,聽得天符帝心中舒服了不少。 群臣在心中仔細琢磨思考之后,依舊發現了其中有兩個不可抗力的關鍵點。 尚書令孟庭山出列,向天符帝施了一禮之后,說道: “陛下,臣以為左大人所言可行。” “但存在兩個致命的問題。其一,大周能夠在短時間內擊潰蠻族,給予蠻族重創,致使蠻族再無卷土重來的可能。” “其二,萬妖國曾派強者偷襲閉關沖擊四品的鎮國公,顯然與蠻族有勾結。我們無法確定此次大戰,萬妖國是否會出手。一旦萬妖國出手,大周不說擊潰蠻族,甚至北疆都得淪陷!” 尚書令孟庭山所言,讓承天殿朝臣們的一顆心再次提到了嗓子眼。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