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否則再有佛性,佛法再如何精深,也只是個修為強大的人。 青云山下,一片花朵隨風(fēng)飄到青云閣之巔。 李青拈花一笑,道:“佛在家中。” 佛在家中? 不僅是慧秀大師聽不懂,其余之人更是摸不著頭腦。 家中哪有佛? 見眾人迷惑不解,李青解釋道: “眾生遭遇苦難,將希望寄托在寺廟中的金身佛像之上,祈求佛能夠庇佑他度過苦難。 卻不知佛無處不在,偏偏不在寺廟當(dāng)中。 無需去寺廟求佛,只需向家中求。 你回家時,母親聽到你敲門,高興地跑出去給你開門。 這就是佛?!? 聽到這里,慧秀大師恍然大悟。 想起了小時候自己和同伴們出去游玩,家中父母總是很擔(dān)心。 想起了他每次回家,母親都高興的沖出來開門,有時候連鞋都穿錯了。 想起了他入佛門之前,千里迢迢去大覺寺尋求拜佛,母親連續(xù)好幾夜,拿著針線在燭光下為他細細的縫制衣服。 生怕他出門在外,衣服不夠穿,或是穿破了。 慧秀大師想起了出家之前,母親每每見到他時眼中慈愛的目光。 想起了他執(zhí)意出家,母親那傷心欲絕的目光。 想起了母親去大覺寺探望時,他以出家人身份,勸母親勿要再來時母親悲戚的神情。 一時之間,慧秀大師淚流滿面。 “家中有佛,我又何必去寺廟求佛?!? “我有父母不去侍奉,卻在廟中侍奉青燈古佛,此乃大不孝!” “大周腹背受敵,面臨大難,我有國家不去盡忠,卻躲在寺廟中誦讀經(jīng)書,此乃大不忠!” “似我這般不忠不孝之徒,又有何面目活在世上!” 慧秀大師悲慟大哭,引來另外四名大覺寺高僧的共鳴。 臉上滿是自責(zé)的神情。 不少佛教信徒,也幡然醒悟。 佛從來沒有度化世人。 即便供奉再多的香火,修在大的金身佛像,依舊沒有用。 一直以來毫無私心幫他們的、度化他們的,都是家中父母長輩。 “李御史一番話,徹底點醒了我。求佛不如求己!這世上,唯一會沒有任何私心幫我們的,惟有父母兄弟?!? “我求佛拜佛十幾年,若是把這份誠心、把這份毅力用在自己遇到的事情上,怕是早已自己解決了?!? “李御史金玉良言,令我受益良多?!? 大覺寺掌院大師兄臉色越發(fā)慘白。 因為他發(fā)現(xiàn)自己出了無端的憤怒之下,竟然沒有任何可以反駁李青的地方。 他迷茫了。 他也開始反思世人求佛,真是佛讓他們求而不是自己這些僧人引導(dǎo)他們求嗎? 佛若大愛世人,佛若普度眾生,又為何要人去求、要人去拜? 掌院大師兄完全陷入到迷茫當(dāng)中。 小乘佛法,大乘佛法。 我該何去何從? 三教論道繼續(xù)。 然而,論道、倫佛,陸乘洵和慧秀大師都比不上李青。 更何況是與李青這位開創(chuàng)了儒教的教主論儒? 更何況慧秀大師已經(jīng)棄了佛門,投入李青門下? 沒有任何懸疑,最后三教論道,李青贏了。 儒教,也將成為大周的國教。 大覺寺的掌院大師兄,來的時候氣勢洶洶,走的時候灰頭土臉。 他仿佛六神無主的行尸走肉,一臉彷徨和迷茫,跌跌撞撞離開青云山。 李青看著恭恭敬敬站在自己身前的慧秀大師和另外四名大覺寺高僧。 道:“入我儒教,需學(xué)我儒教圣賢道理。欲學(xué)大乘佛法,先學(xué)做人?!? “只有明白如何做一個對百姓有用之人,方能造福百姓?!? “爾等可明白?” 慧秀大師等人躬身道:“謹遵夫子教誨,學(xué)生明白?!? 他們徹底明白,一個不忠不孝、不仁不義之徒,壓根就不算是一個人,如何能夠教化萬民? 小乘佛法里的修持己身,來世成佛,可不正是儒家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里其中一種? 大乘佛法里的度化世人,也不正是儒家里里面的教化萬民? 佛本是儒,這一點已經(jīng)毋庸置疑了。 李青點點頭,道:“爾等若是家中有親人,便先回去探望。與家中親人,說明情況之后。再來盛京尋我?!? 慧秀大師眼神中流露出了濃濃的期待。 他已經(jīng)迫不及待的想要回家探望自己的母親。 入了佛教,就是出家人。 出家人哪有家人?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