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隨著書鋪伙計的吆喝,越來越多的書生得到消息,從盛京各地跑來。 擠破腦袋都想買一本傳世錄,獲得一本附贈的狀元郎科舉心得。 一些沒能在前一百名買到傳世錄的書生,遺憾地直錘大腿。 但又聽聞傳世錄是根據李青的語錄和思想編寫而出,即便錯過了前一百個名額,索性也買一本回去看看。 或許能從這本書中,也能看到一些李青在科舉上的心得呢? 朱雀街王氏書鋪總店對面。 王薪一臉興奮的對身旁的王琰說道:“哥,老師這招真厲害,把人心完全拿捏住了!” 王琰茫然地看著眼前的一幕,深深地感慨道:“不愧是老師!我想盡方法,用盡一切宣傳手段,傳世錄都賣不出幾本。結果老師輕描淡寫地就解決了。 有了老師的科舉心得作為吸引,用不了幾天,整個盛京有志于科舉的讀書人,都將人手一本傳世錄。 甚至一些學院的夫子,也會出于對科舉心得的好奇,來買幾本回去研究。 難怪老師說,人心都是趨利的,告誡我們要堅守本心,不為利益蒙蔽雙眼。” 王薪絲毫聽不到王琰的感慨,看著傳世錄一本本賣出去,心里面十分的開心。 “距離國子監會講還有一個多月時間,照這樣下去,只要那些學院的書生不是傻子,定然會有超過一千個讀書人舉薦老師去參加國子監會講,與眾多大儒進行學說辯論!” …… 時間一天天過去。 隨著三元及第狀元郎科舉心得的面世,引來了大量讀書人每天王氏書鋪還沒開門,就在門外排起了長隊。 一時之間,李青的科舉心得風靡整個盛京。 無數有志于科舉的讀書人,看得如癡如醉。 同樣,作為主要售賣的書籍傳世錄,也隨之被傳得人盡皆知。 沒能在每天買到前一百本傳世錄的讀書人,痛失狀元科舉心得,但在好奇之下也翻閱起了傳世錄的第一冊。 這一看,頓時如癡如醉。 上面記載的六篇文章,被他們來來回回翻來覆去地看覆去地看了個遍。 每每看到精彩之處,都不禁拍案叫絕。 甚至呼朋喚友對其中的學說和思想進行深入探討。 稷山書院,是大周三大書院之一。與臨湖書院和陽山書院齊名。 書院位于盛京城外十里,依山傍水景色優美。 站在書院,就能看到對面青云山上的青云閣。 無數學子,最大的夢想就是高中進士,受邀進入青云閣參加青云宴。 書院按照學子的功名,開設甲乙丙丁四個班,進行針對性的教學,每個班級人數不定。 其中丁班人數最多,全都是未曾考中童生,沒有任何功名在身之人。 而甲班人數最少,都是有舉人功名在身。 此時甲班五十多個舉人,全都圍在一起,觀看一本名為傳世錄的書籍。 “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舍生而取義者也!” “彩!” “孔曰成仁,李曰取義。惟其義盡,所以仁至。李大人義之所在,雖千萬人吾往矣。如此精神,當真是我輩讀書人的楷模!” “原以為李大人只是書讀得好,沒想到他不僅明悟圣賢道理,更是誕生了自己的思想!舍生而取義,完善了儒家的仁義之說,繼承并發揚了孔圣的思想!” “還有那知行合一。一念發動處即是行,知行合一致良知!讀了李大人知行合一的學說,令我對先賢朱龁的知先后行產生了懷疑。” “真是沒有想到,那日引來天地異象、紫氣東來的知行合一致良知,竟然是李大人所提出的。可他還沒有我們在座之人年齡大,竟有如此學問如此思想,當真是不可思議啊!” “我細細琢磨,知行合一是對知先后行的延伸和完善,或許先賢朱龁的學說真的錯了。” 一群舉人,一邊看著傳世錄,一邊進行激烈地探討。 時不時就激動得大喊一聲彩! 尤其是讀到《以身作則》和《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這兩篇文章,更是敬重李青的剛正不阿和一身正氣。 漸漸地,這本傳世錄第一冊,對他們的吸引力,竟然完全不在科舉心得之下! 這時,稷山學院的山長司馬鏡走進甲班,見學子們聚在一起,時不時發出大叫聲,不由重重的用手中戒尺敲了桌案。 “都在干什么呢!” 學子們一見是司馬鏡,立馬回到自己的位置上。 “見過夫子!” 司馬鏡皺著眉走下去,拿起眾人圍觀的那本傳習錄。 翻開的那一頁,“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十個大字映入眼簾。 司馬鏡瞳孔驟然一縮。 內心頓時受到了極大的沖擊。 他繼續往下看去,“民為水,君為舟。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司馬鏡臉色大變,一字一句地將《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這篇文章反復看了三遍。 隨后愣在原地不動,良久之后才用略顯嘶啞的嗓子問道:“這……這是什么書?是何人所著?” 民貴君輕的言論思想,深深地得到司馬鏡的認同。 王朝更迭,皇帝換了一批又一批。 無論是社稷還是國君,都可以改立更換,但老百姓卻是不可更換的。 得民心者的天下。 百姓的重要性,司馬鏡早早就意識到。 只是他并沒有像這篇文章一般形成鞭辟入里的思想。 “夫子,這是御史臺的殿中侍御史王琰,根據御史左中丞李青李大人平時的言行所編寫的傳世錄。”一名學子回道。 “傳世錄,好一個傳世錄。李青李長青,此人的大名老夫亦如雷貫耳。不曾想竟有如此思想。” 司馬鏡感慨一聲后,拿著傳世錄,從第一頁開始翻看。 越看,他的臉色越精彩。 看到最后,竟然如此方才的學子一般拍案叫好。 一本薄薄的,不到五千言的傳世錄第一冊看完,司馬鏡如同吃了青元果一般神清氣爽,滿臉興奮。 他深深地感嘆道:“李青此人,思想之深,堪稱儒家宗師。學說之精妙,足以開宗立言。數百年之后,定成儒家代表人物。為后世讀書人所敬仰膜拜。” “如此儒家宗師的學說和思想,豈能不為天下人所知乎?” “爾等在書院好好溫故知新,老夫去一趟國子監,親自舉薦李青參加今年的國子監會講!”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