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御史左中丞參侍御史! 原本聽到黃欽學要參人而略顯緊張的官員們,松了一口氣的同時,心中都一陣竊笑。 好哇! 上次李青參了黃欽學,這才多久,黃欽學就跳出來參李青了。 這里面有沒有報復的念頭在里面他們不管。 但有一點是可以明確的,那就是御史臺已經四分五裂,上下官員徹底離心了! 一個上下一心的御史臺,對朝中群臣們帶來的震懾力是極大的。 但一個四分五裂的御史臺,那震懾力就要大大下降,里面可操作的東西就多了去了。 “你要參李青?” 天符帝瞇著眼睛看向御史左中丞黃欽學。 他現在恨不得立馬把李青捧到神壇上去,一方面讓李青快速完善儒家大道,使儒家大道徹底顯化。另一方面還要依靠李青來凝聚一股能夠通過讀書來修行的寒門力量。 黃欽學參李青,一旦毀了李青的名聲,將極大地不利于天符帝的計劃。 他看向黃欽學的眸光當中,有危險的光芒閃過。 “啟奏陛下,侍御史李青不尊禮制。昨日與長寧公主大婚時,竟在大庭廣眾之下,向三個黔首行參拜大禮。 臣請陛下申飭李青,并按律處置那三個堂而皇之承受當朝御史、當朝駙馬參拜大禮的黔首。” 黃欽學義正詞嚴言辭地說道。 按照禮制,李青身為御史和駙馬,不僅代表朝廷,更是代表皇帝的顏面。 大庭廣眾之下,除非對方做出了極大的功德,否則無論是官員還是駙馬,都不能向黔首行禮。 這件事往大了說,可以扣上一個禮樂崩壞的帽子。 往小了說,那根本就不是什么事! 可黃欽學作為御史左中丞,當著承天殿袞袞諸公的面向天符帝參奏此事,那天符帝就必須得按律處置。 尤其是那受了李青參拜大禮的黔首,若沒有為大周做過大功德、大功績,將會得到嚴厲的懲罰。 天符帝一聽黃欽學所參之事竟是這個雞毛蒜皮的小事,壓根就威脅不到李青的名聲。 仔細一想,以李青的品性和德行,基本上不會有什么把柄被人抓住。 他看向李青,應付般的問道:“李青,御史左中丞之言,可否屬實?” 李青起身出列,道:“回陛下,此事屬實。” 黃欽學心中第一次感受到了當御史的暢快。 無論大小事務,都可參奏皇帝。 用御史權利來報仇,簡直無往而不利。 他經過調查知道,那幾個黔首都是臨平府李家村的村民,受李青邀請來參加大婚。 想必他們在李青心中,一定很有分量。 這些人遭受懲罰,可不就是間接性報復了李青? 見李青滿口承認,天符帝一筆帶過,不想在這雞毛蒜皮的事情上面浪費時間。 隨口說道:“日后切記你的身份,莫要再犯此事。那幾名黔首,就按律處罰吧。” “陛下!” 李青趕緊辯解。 “陛下,臣自幼吃百家飯長大,若非村中村民接濟,早已餓死街頭。” “于臣而言,村中長輩,皆是臣的再生父母。” “臣雖為御史亦是大周駙馬,但作為人子,豈有不能向父母行禮的道理。” “臣以為臣無錯,臣之長輩以無罪。” 村長幾人,不但都上了年紀,身體也落下了不少傷病。 按照大周律法處置,那就是杖責十次。 以他們的年紀和身體,十丈下去根本就活不下來。 這時,門下省侍中宋玨感覺捧殺李青的大好時機來了,趕緊出列道: “啟稟陛下,臣以為侍御史于貧寒中崛起,入朝為官又為駙馬后,仍舊把從小接濟他的村中長輩視作再生父母,此乃至孝! 朝廷非但不能申飭侍御史,反而應當宣揚他的仁孝。 那幾個黔首,也不能治罪,甚至應當讓禮部送一道牌匾,表彰他們為大周養育出侍御史這般棟梁之材。” 禮部侍郎李璨,也出列道:“臣附議!” 國子監祭酒孔嵬,亦出列道:“臣亦附議!李御史無過有孝,他村中長輩無罪有功。” 隨著這三人的帶頭,其余門下省官員,禮部官員,也紛紛附議。 到了最后,即便是看李青也十分不順眼,甚至與御史左中丞黃欽學共同商量參奏李青以求報復的御史右中丞胡亦銘,也出列附議。 眼前這一幕,直接把黃欽學看傻眼了。 他怔怔地看著胡亦銘,心中大罵老奸巨猾,一出問題立馬掉轉風向,端的不為人子! “眾卿言之有理。” 天符帝沒想到李青被參,反而收獲了一個意外之喜。 這件事要是宣揚出去,就坐實了李青至孝的名聲。 “李青至孝,當為天下表率!著禮部制作牌匾,表彰臨平府李家村。” “謝陛下!”李青作揖答謝后,并沒有回到自己的席位上。 而是參了黃欽學一本。 “陛下,昨日臣大婚,向村中長輩行參拜大禮,人人皆知他們是臣的衣食父母。 臣能有今日,靠的就是黃大人口中所謂的黔首接濟。 而當時在場之人,便有黃大人。 黃大人明知臣并非向黔首行禮,而是向再生父母行禮,卻在朝堂當中借此事發難。 臣參黃大人攻訐同僚,在御史臺打壓異己之罪!” 話音落下,黃欽學頓時被嚇得冷汗直流。 參人不成反被參。 還被安上了一個攻擊同僚,打壓異己的罪名。 第(1/3)頁